新古典經濟學起源發展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它根基紮實,形式嚴整,枝繁葉茂,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也佔據了幾乎所有大學的課堂。經濟學家這個職業在中國有特別的聲望,中國的大學正在投入巨資建設經濟學系,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對經濟學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一個百年學科的根基進行一下反思和評價是有意義的。
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每個人的見解會很不同。 我的看法是,新古典經濟學有兩大根基,第一個根基就在微觀經濟學的第一章:價值理論(很多也叫效用理論或消費者選擇理論)。消費者有一個對商品的價值判斷,給定資源約束,消費者會進行「最優選擇」,選擇讓其效用最大的組合。新古典經濟學有另外一個根基,就是均衡,由於資源有限,不同人的選擇會互相制約,最後形成一個緊繃的穩態局面。當把效用最大化理論和均衡概念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在我看來,構成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方法,正是靠它構建了後面幾乎所有經濟學的理論。
效用理論相當於是經濟學家的萬有引力,它是促使模型運轉的基本動力。 而均衡概念則更是藉助物理學中的均衡概念,不同的力量相互制衡抵消,形成一個緊繃而又穩態的體系,從而解出各種變數。如果我的分析有道理的話,下面我們就可以來評價一下百年經濟學發展的大脈絡了。
您已閱讀7%(514字),剩餘93%(66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