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逆週期刺激與結構性改革之辯

胡偉俊:逆週期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逆週期政策能爲結構性改革創造平穩的環境,而結構性改革有助於降低對逆週期政策的依賴。

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引發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派認爲,解決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是加大逆週期政策的刺激力度;另一派則認爲,經濟下行的根本原因在於結構性問題,刺激政策不能解決問題,而應着眼於結構性改革。

筆者認同,逆週期政策加碼是當務之急。但也要看到,2020年末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出強外需,弱內需的特徵。單看GDP成長,外需走強掩蓋了內需疲弱,導致通縮風險長期被低估。所以在GDP成長之外,未來需要將通膨也作爲政策目標。此外,結構性放緩的壓力也是客觀存在,尤其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財政改革紅利幾乎消耗殆盡。釋放新的成長動力,需要進行新一輪的財政改革。

強外需弱內需的「雙軌模式」

您已閱讀12%(285字),剩餘88%(20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