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名與實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以中國儲蓄率之高,融資卻如此之難,表明金融體系在配置資源上存在嚴重問題。利率市場化關鍵在於資金可以根據市場信號來配置。

【編者按】隨著中國金融改革進入深水區,利率市場化引發諸多關注,貨幣政策走勢也日益牽動人心,FT中文網近期推出《利率市場化》專題,敬請關注,編輯事宜,可聯繫[email protected]

5月10日中國央行在宣佈降息的同時,也將存款基準利率的浮動區間上調到了1.5倍。此舉預示著中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極有可能在今年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在形式上完成利率市場化。對於中國的金融體系,這將無疑是驚險的一躍。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中國央行對於貨幣政策的操控,流動性從金融體系到實體經濟的傳導,經濟中融資成本的高低,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將就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嘗試性的探討。

貸款的數量管制

您已閱讀7%(296字),剩餘93%(37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