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重啓與升級

從長週期看美國通膨與股市

胡偉俊:從長週期的視角來看,未來的通膨中樞很可能高於過去十年,甚至過去三十年。宏觀背景將對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美股會如何變化?

今年以來,美國的通膨壓力居高不下。5月的通膨數據再次創出40年來新高,迫使美聯準加快緊縮的步伐,全球市場因此大幅動盪。

美聯準的緊縮,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在明年出現衰退。原因在於,貨幣政策的效果體現到實體經濟上,通常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滯後。所以美聯準並不能準確的知道,目前實施的緊縮,未來會對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它當然希望能夠在降低通膨的同時,也能做到經濟軟著陸,但由於從政策到經濟的時滯,這個度非常難把握。

假設到了今年年底,美國的CPI通膨回落到5%(5月爲8.6%),而失業率上升到5%(5月爲3.6%)。爲了讓通膨回到2%的目標,美聯準仍然需要繼續加息。但代價可能是經濟最終出現衰退。事實上,美國在二戰之後經歷的12次衰退中,除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20年由疫情導致的衰退,其餘10次衰退都是由於美聯準爲壓制通膨而加息所導致。好訊息是,這種由美聯準主動引發的衰退,嚴重程度比金融危機小很多。筆者猜測,明年即使出現衰退,應該和2001年那次差不多。那年美國經濟出現了兩個季度的負成長,但全年仍成長1%。

您已閱讀21%(453字),剩餘79%(17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