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的諾貝兒經濟學獎(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頒獎結果又一次讓公衆跌破眼鏡。2011年,經濟學獎表彰的是近期研究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方面取得的成功;今年,則表彰了經濟學家對資產價格長期動向的預測能力。
瞭解金融經濟學的人士可能會對頒獎結果更感意外:今年的獲獎者既有尤金•法馬(Eugene Fama),又有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法馬教授的成名作是提出了效率市場假說,它長期以來一直是金融理論的基石。席勒教授則是該假說的最重要批評者。這好比把物理學獎同時頒給認爲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托勒密(Ptolemy),以及證僞此學說的哥白尼(Copernicus)。
事實上,情況並沒有上述類比中所暗示的那麼糟。儘管效率市場假說不符合事實,但其基本思想——即公開可獲得的資訊往往反映在市場價格中——是一切證券市場參與者的基本工具之一。另一方面,儘管關於經濟學家善於預測長期資產價格的斷言有些勉強,但席勒的研究強有力地證明了長期「均值迴歸」,即價格終將回歸到由基礎資產盈利能力確立的基本價值。
您已閱讀37%(508字),剩餘63%(8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