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歆磊文章檔案

瑞幸
瑞幸起死回生了嗎?

陳歆磊、曾小鏵:瑞幸是如何做到在漲價的同時還持續獲客呢?如果想要重新獲得投資人的青睞,瑞幸可能需要重點解釋其中的邏輯。
2021年11月9日

反壟斷
阿里被處罰之後,高科技公司反壟斷的下一步是什麼?

陳歆磊:未來的反壟斷將體現在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是市場層次的問題,總體來說對市場將是利好。其次是市場和公權力之間的灰色地帶。
2021年4月14日

網路
大數據殺熟的監管難題

陳歆磊:《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中明確大數據殺熟爲違法行爲,但現行的針對它的管理方法存在概念不清,操作困難,後果難料等諸多問題。
2021年4月11日

電商
從社區買菜看如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陳歆磊、史穎波:政府應從源頭上抑制網路巨擘挾資本與流量而「燒錢」擴張的惡習。「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妨從社區買菜開始。
2020年12月17日

從螞蟻談對高科技公司反壟斷

陳歆磊、史穎波:一場演講、一次約談和一紙暫停IPO公告,將螞蟻集團推到了風口浪尖,包括螞蟻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接受越來越多的審視。
2020年11月10日

瑞幸暴雷之後就只有星巴克了?

陳歆磊:在中國的咖啡市場,如果服務的是價格敏感的客戶羣,一個成規模並以單一產品(咖啡)爲主的企業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2020年4月6日

疫情下半場,中國功夫應在抗疫之外

陳歆磊:在中國,疫情的大規模傳播已經得到明顯抑制,在外防輸入之餘,如何有效恢復社會和經濟秩序已成爲當務之急,中國又該如何做呢?
2020年4月3日

瑞幸
瑞幸財報亮眼,但還沒到喝彩時候

陳歆磊、李嘉怡:一家創業公司交出亮眼的業績固然可喜,但長期呆在低端分層裏,瑞幸的未來不會太美好。最終的壓力還是會回到價格上。
2019年11月27日

蘇寧
蘇寧併購家樂福是零售市場必然走向

陳歆磊、李嘉怡:中國零售業隨著網路紅利降低已進入整合階段,線上占主導地位,而全世界範圍監管機構也開始行動,將最終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2019年6月27日

京東
京東的困境與出路

陳歆磊、史穎波:曾經風光的京東危機四伏。它爲何沒做好、它想做好什麼、它應做好什麼,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019年4月23日

網易嚴選的困境與出路

陳歆磊、李嘉怡:能否從根本上明確自有品牌定位,簡化SKU並提高單品效率,並加強對供應鏈及成本的控制,是網易嚴選存亡的關鍵。
2019年4月22日

如涵
如涵的破綻

陳歆磊、史穎波:一家成功定義了網紅電商的公司卻屢屢敗走資本市場,究其原因,不是輸在商業模式而是輸在了供應鏈。
2019年4月13日

傳銷
「花生日記」與傳銷合法性的新思考

陳歆磊、李嘉怡:傳銷應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對商業環境造成危害的傳銷應堅決打擊,但促進合理交易的傳銷是否應該被賦予相應的生存空間同樣值得思考。
2019年3月21日

電子煙
中國應儘快加強電子煙市場監管

陳歆磊、李嘉怡:中國應及早完善對電子煙的全面監管,此舉不是爲了消滅這個市場,而是爲了正確扶持這個市場。
2019年3月13日

網路+
金融迴歸本質與網路+

陳歆磊、李嘉怡:共享單車、網約車、樂視等案例都有其共性,即資本將本應理性發展的市場吹到一個無法正常運作的高度,致使行業內企業無法合理競爭。
2019年3月11日

ofo還有救嗎?

陳歆磊、李嘉怡:ofo的命運和共享單車市場是資本逐利而扭曲市場的生動案例。在傳統市場中,掠奪者定價是監管關注的要點,而在網路行業卻被忽視。
2018年11月6日

由馬蜂窩事件審視網路UGC亂象

陳歆磊、李嘉怡:若立法要求利益關聯方披露所有利益關係,相信網路上UGC資訊會更加準確,結合對平臺有效規範,將營造出健康有序網路環境。
2018年10月30日

我們真的離不開滴滴嗎?

陳歆磊、李嘉怡:是否離得開滴滴其實是個僞命題,在出行這種全世界都存在政府監管的市場,關鍵看政府如何把它調整到合理的配置。
2018年9月11日

《電子商務法》僅是過渡產品

陳歆磊:此法爭議最大的是對平臺責任的認定太輕,且平臺責任是相對責任,這是最能反映此法是過渡產品的證據。
2018年9月5日

平臺類商業模式的致命破綻

陳歆磊、李嘉怡:政府加強監管的結果將提高平臺管理成本,從而遏制後者非良性發展,達到垂直與平臺模式的合理分佈,而滴滴事件僅是開始。
2018年8月29日

電商
Brandless是美版拼多多嗎?

陳歆磊、李嘉怡:近期人們一直質疑拼多多這種消費降級的模式是否有前途,爲此有人提到了美國的Brandless,但實際上兩者是本質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
2018年8月27日

瑞幸的破綻與星巴克的麻煩

陳歆磊、李嘉怡:回顧咖啡市場演化史,其整個發展史是以消費升級爲推動力,而不是性價比,這個趨勢只會延續。
2018年8月22日

網路咖啡能撼動星巴克霸主地位嗎?

陳歆磊、李嘉怡:網路咖啡強調的性價比,只會讓自己進入低端之爭。若要和星巴克抗衡,花哨的行銷和零售模式是遠遠不夠的。
2018年5月24日

網路
網路紅利的終結

陳歆磊、史穎波:智慧型手機市場下滑預示著所有線上業務將隨之出現停滯或成長放緩。全球科技巨擘的轉型已經悄然而至,中國公司卻落後了半拍。
2018年2月7日

小米
再談小米的破綻

陳歆磊、史穎波:小米雖是家了不起的公司,但它仍顯不足:家庭物聯網不是最有價值的物聯網,場景和數據缺乏變現能力,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2018年1月23日

阿里
騰訊的電商邏輯

陳歆磊、史穎波:認清騰訊的電商邏輯,也就認清了零售業的未來:在這個邏輯的推動下,零售業的廣泛整合將不可避免。
2017年12月25日

社群媒體的監管困境

陳歆磊、史穎波:社群媒體的監管說到底是內容管理,監管思路是法治和營運商自律,監管手段是賬號和內容。世界各國概莫如此。
2017年10月26日

樂高
樂高的破綻

陳歆磊、楊凱涵:樂高的品牌價值和用戶價值之間存在著根本性錯配,合理的選擇是租賃模式,但這也不是坦途。
2017年9月17日

新規下共享單車的「錢途」

陳歆磊、史穎波:官方指導檔案對規範共享單車有正面作用,但用戶行爲數據私隱和鼓勵免押金等細節還需界定。
2017年8月7日

共享單車的破綻

陳歆磊、史穎波:政府應在適當的時機理性地進入共享單車市場,建立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並規範管理,而收益應用來改善公共交通設施。
2017年7月24日

零售
被施了魔法的「新零售」

陳歆磊、楊凱涵:亞馬遜在擠進全球十大零售商時候宣佈進軍書店和雜貨鋪,不論時機還是動機都很值得玩味。
2017年3月8日

騰訊
WeChat的悖論

陳歆磊:曾經火爆一時的WeChat已經到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它必須在公共空間還是私人空間之間做出抉擇。
2016年12月15日

管道壟斷:傳統媒體面臨第二次衝擊

陳歆磊:網路和社交網路衝擊,改變了新聞的傳播管道和內容呈現形式,但不管是什麼時代,新聞本質沒有改變。
2016年12月11日

網路
「網紅」的破綻

陳歆磊:對網紅來說,僅把自己當成自媒體,必然前途黯淡;將自己塑造成不可複製的品牌,才能真正成功。
2016年6月24日

樂視
樂視的破綻

陳歆磊:複製蘋果生態圈的概念並不能複製蘋果的成功。規模太小、速度太慢構成阻礙樂視發展的兩大瓶頸,樂視的戰略並未體現出其核心競爭力。
2016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