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於瑞幸的文章刷屏了。除了印證了大家長久以來的疑問,更多人還在關注瑞幸可能要承擔的法律後果。但在筆者看來,瑞幸的案例爲我們瞭解中國的咖啡市場提供了一些準確的資訊。
大家之所以對瑞幸感興趣,是源於長久以來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給定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是否有可能出現一家有品牌成規模的企業去和星巴克競爭。當瑞幸以新經濟的代言人形象橫空出世,以線上引流加外賣,大數據精準選址,以及網路式的燒錢打法迅速擴張時,讚賞和質疑也應聲而來。
筆者也是長期以來對瑞幸這家公司持有疑慮,曾經在FT中文網上發表過系列文章。2018年的《網路咖啡能撼動星巴克霸主地位嗎?》以及《瑞幸的破綻與星巴克的麻煩》,總的觀點是認爲瑞幸和星巴克並非直接競爭對手,而其商業模式在穩定盈利方面存在挑戰。2019年瑞幸的Q3財報出來後,市場一片看好。我又寫了《瑞幸財報亮眼,但還沒到喝彩時候》,在肯定其業績的同時,提出對盈利的擔憂。當然,每當有人問起是否相信瑞幸的財報,我的回答總是假設它是真的。
您已閱讀18%(429字),剩餘82%(19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