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疫情下半場,中國功夫應在抗疫之外

陳歆磊:在中國,疫情的大規模傳播已經得到明顯抑制,在外防輸入之餘,如何有效恢復社會和經濟秩序已成爲當務之急,中國又該如何做呢?

最近國外的疫情愈演愈烈。3月27日美國確診超過中國成爲第一,英國首相和大臣都被確診,而國內也開始採取更加嚴格的手段應對外部輸入疫情。就在中國經歷了近兩個月的艱苦戰疫以爲曙光終現的時候,我們卻突然意識到威脅遠未結束,未來甚至變得更加不可預測。

從國內來看,疫情的大規模傳播已經得到明顯抑制,在外防輸入之餘,如何有效恢復社會和經濟秩序已成爲當務之急。最近出現的湖北人出行困難,筆者認爲是短期問題,隨著國內疫情的平復和社會情緒的平緩,將會在中央督導下逐步有效解決。但是如何有效振興經濟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過往經濟危機出現,政府往往通過大型的基建投資來拉動GDP,雖然有效,但是能否直接惠及普通民衆是個問題。這次疫情對零售,餐飲以及其他服務業打擊巨大,而且停工停產直接影響大量普通人的生計。

您已閱讀14%(340字),剩餘86%(20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