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

FT社評:中國應承擔起重振世界經濟之責

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開始讓人們感到重回2008年。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再次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中國能重振世界經濟嗎?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開始讓人們感到重回2008年。股價暴跌,全球經濟正走向衰退,失業率急劇上升。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及其他人再次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中國能重振世界經濟嗎?

最先爆發新冠疫情的中國似乎有望在主要經濟體中首先實現復甦。房地產銷售、電廠用煤量及交通擁堵等關鍵指標都在上升,這至少表明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一個不妙的現實是,中國和世界如今的處境與2008年大不相同。當時中國政府引領全球經濟恢復成長,是憑藉5900億美元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相當於其2008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3%。而美國和日本的刺激力度則相對一般,分別向其規模更大的國內市場注入了152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

那些希望歷史重演的人很可能會失望。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金融危機以來的12年裏,中國經濟靠信貸推動,已積累了太多債務,以至於再也承擔不起另一支「大火箭筒」。中國似乎也不像2008年時那樣願意將世界問題視爲己任。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銀行總資產成長了4.5倍,到2019年底達到41.8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一半左右。相比之下,中國GDP同期成長了3倍,這意味著中國十年輝煌的經濟成長大部分是借來的,而不是買來的。

您已閱讀48%(535字),剩餘52%(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