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文章檔案

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市場蹣跚走出危機

只要房價保持上漲,中國家庭仍願意將畢生積蓄投入房地產。這與日本和美國房地產繁榮時期投資者的行爲驚人地相似。
2023年1月6日

中國央行:「平衡木」不易走

朱寧:大規模放寬貨幣政策可能會實現提振短期成長的目標,但也可能導致股市和樓市泡沫膨脹。
2022年6月10日

債務
債務的本質

朱寧:債務的好處,顯而易見。吸引債務成長的投資機會,往往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資金的湧入,逐漸失去其吸引力。歷史上的債務危機告訴我們什麼?
2019年3月31日

經濟政策與人類行爲

朱寧:即使是具備豐富經驗和充分資訊的專家,所做出的政策決定也難免受到人性的影響。
2019年3月13日

中國經濟的近憂與遠慮

朱寧:中國經濟的風險短期看來是成長速度放緩和經濟成長模式轉型艱難;但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核心問題,仍是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水準。
2018年12月11日

房地產
房地產長效機制與預期管理

朱寧:預期所引發的人爲壓制供給不足和預期引導下的投機需求過剩,在過去十年甚至今日仍是房地產資源配置扭曲、價格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2018年5月23日

最大的扭曲

朱寧:大量優秀的中國天才流入和商業更緊密相關的領域;人力資本扭曲影響,可能更甚於土地和資本這類傳統生產要素的扭曲,
2018年5月2日

金融危機十週年:泡沫中最難管的事

朱寧:想在資產泡沫中穩定預期,比在通貨膨脹中穩定預期難度更大。政策制定者難免要面對深度的糾結和困境。
2017年9月18日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泡沫裏的荒唐事

朱寧:「這一次不一樣了」的想法已經反映出經濟週期的影響了,「經濟週期已被馴服」的說法本身就是泡沫裏的荒唐事。
2017年6月14日

房價
限購令是怎麼變成重大利好訊息的?

朱寧:旨在抑制房價和限制房價上漲的限購令,如何逐步演化成爲強有力的利多訊息的呢?原因在於預期和博弈。
2017年3月23日

中國產能過剩背後的思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產能過剩之嚴重,發展速度之迅速,吸引了全球注意力。面對產能過剩,市場手段可以緩解和化解,但如果不能釐清各方策略反應,那將難以充分去產能。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分別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2016年4月14日

房價
爲何泡沫越臨近破滅漲幅越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回顧過去二三十年在全球出現的幾次重大泡沫,在市場見頂之前的6到12個月裏,往往會出現瘋狂的上漲行情。如何理解這一現象?
2016年3月9日

泡沫
中國如何應對剛性泡沫之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小企業融資難、投機和泡沫頻現等問題,其實都是剛性泡沫在經濟不同領域的不同反映。政府雖實現了短期成長目標,卻扭曲了投資收益和風險之間的平衡。是音樂,終會停止,是泡沫,終會破裂。
2015年12月9日

A股
限制股指期貨能幫助散戶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將股災矛頭指向股指期貨,輿論壓力將危害其價格發現和風險管控的使命。在風險面前推衍塞責或無妄攻擊,不利於穩定市場秩序,也無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
2015年10月27日

中國經濟新常態中的政府角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無論房地產、影子銀行、A股還是創業領域,政府政策導向和干預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爲實現短期目標而推出的一些政策,有可能導致經濟在中長期面對更多、更大的挑戰。
2015年9月10日

A股
泡沫有什麼不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泡沫,是金融市場最難判斷的事物之一。預測泡沫何時破滅,不僅會讓國際著名金融學家做出誤判,也常常令中央銀行家們迷失方向。
2015年6月5日

A股
A股爲何缺少「長牛」和「慢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在市場風險面前,監管者不斷傳遞對「慢牛」的期望,但市場上漲反而不斷加快。中國股市難以擺脫「牛短熊長」怪圈,散戶對此也負有責任。
2015年5月13日

改革中國的二元金融體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市場參與者對風險存在扭曲的判斷;理順中國經濟金融體系中的隱性擔保及其蘊藏的重大風險,應成爲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5年1月6日

牛市
牛市中的羊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近期中國股市上漲推手之一是機構投資者,但散戶態度可能會直接決定這場牛市的命運。研究表明,散戶非理性行爲在牛市中反映得尤其明顯。
2014年12月8日

從行爲經濟看金融改革挑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今年夏季達佛斯再次呼籲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難點何在?金融改革的順利推出乃至進一步深化改革,都必須克服人類行爲自身的三種行爲特徵。
2014年9月11日

金融
和席勒教授聊金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是否面臨一場潛在的泡沫危機?對於這個問題,作爲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的席勒也尚未找到答案。
2014年6月24日

收購
中國企業如何擴張?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經歷三十年的發展之後,很多中國企業都面臨如何擴張的重要挑戰,都把收購作爲公司下一階段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
2014年5月8日

悲觀者的價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悲觀不一定是消極,樂觀也並不一定是積極。買入持有賺錢的不一定就是英雄,而賣空者通過下跌賺錢也未必是擾亂市場秩序的魔鬼。
2014年3月13日

行爲金融學:投資者的朋友

FT中文網今天推出新專欄《投資者的敵人》,該專欄作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朱寧在開篇文章中指出,行爲金融學關注真真切切的投資者,他希望通過這一專欄幫助投資者認清自己的敵人,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2014年3月2日

中國應該推進金融改革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無論金融改革看似有多大風險,如果拖延或者拒絕改革,或許會讓中國經濟體系裏累積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造成更大的風險。
2014年1月28日

中國經濟的半個週期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中國經濟和股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只走了長期經濟週期裏的半個上升階段。但政策制定、企業投融資決策、投資者資產配置和風險偏好,仍依存於「過去的上升趨勢會延續」的假設,這將導致諸多痼疾與風險。
2013年9月10日

500強
500強排行榜上的「擠出效應」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全球500強排名中,中國大陸以95家企業上榜位列全球第二。但上榜企業依舊多爲壟斷國企,它們對中小企業的擠出效應不應被媒體忽視。
2013年8月22日

錢荒
意料之外的「錢荒」?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中國不久前發生的「錢荒」凸顯了金融市場風險的核心問題:危機總爆發在市場和監管層最沒有準備的時間和地點。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都有責任,但又都沒有責任。
2013年7月31日

流動性氾濫下的「錢荒」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近期市場波動是一次由央行主導並大體在其監控之下的可控性「金融危機」;這恰恰暴露出中國金融體系的若干個緊密相連的風險與 「錢荒'悖論。
2013年6月28日

房價
投機剛需在,房價難穩定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房價越調越高已成爲房地產調控「新常態」。中國樓市「剛需」何在?這也許來自投資和投機的需求,而非安居樂業的消費性需求。
2013年5月6日

以債券市場推動中國金融改革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中國金融改革路線圖並無一致意見,但部分市場的改革推進很可能溢位導致其他市場改革的推動,如大力發展債券市場。
2013年3月14日

霧霾
PM2.5與高房價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中國官方的空氣質量數據和房地產指數都涉及統計口徑。錯誤的統計選擇,往往會導致錯誤的數據解讀和政策誤判。在很多時候,誠實往往比智慧更有價值。
2013年2月13日

商學院的股票,你敢買嗎?

編者按:EMBA教育大行其道的中國商學院,近期又陷入輿論中心,中國特色人脈等等話題也成爲攤上臺面的談資與籌碼。商學院如果是一隻股票,會是一隻績優股麼?FT中文網邀請撰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來談談商科教育。
2012年11月20日

避免新一輪四萬億刺激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刺激政策出臺與否?力度如何?貨幣政策從松從緊?房地產調控能否堅持?這些問題固然緊迫,但不能因爲緊迫而導致政策制定者放棄對中長期目標的追求。
2012年8月27日

渣打
商業銀行與社會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近期渣打等事件,將歐美銀行又一次推到了前臺。在提升股東回報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之外,中外商業銀行應該承擔什麼社會責任呢?
2012年8月20日

假如市場上沒有散戶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A股市場持倉賬戶變化,一直是市場晴雨表,而今年接連下滑。散戶在股市中表現如何?散戶對市場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下一階段是否應該鼓勵更多散戶入市?
2012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