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改革中國的二元金融體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市場參與者對風險存在扭曲的判斷;理順中國經濟金融體系中的隱性擔保及其蘊藏的重大風險,應成爲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4歲末中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熱鬧紛呈,2015又會如何?中國A股市場經過長達7年的休養生息,終於出現了投資者期盼已久的股市井噴。而這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也並沒能掩蓋過2014年一系列影響廣泛的金融改革,如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跨境結算與投資、銀行業和影子銀行領域的風險排查以及保險資金投資管道的放鬆和多樣化等等。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速度的逐步放緩,加上中國經濟成長模式的逐步轉型,越來越多的人同意中國經濟改革的下一個著力之處在於金融改革。而金融改革的重點,筆者認爲應該在於理順日益強化的二元金融體系。

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裏,其實有兩種利率。一個是銀行的利率,或者是由以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爲首的銀行體系所決定的上海的銀行間市場利率;還有一種,是民間融資、信託產品、理財計劃和衆多「網路金融」寶寶們所傳遞的影子利率。一方面,在傳統的銀行體系裏,資金面還相對比較寬鬆。而且傳統銀行的主要客戶,廣大央企和國企的融資利率仍然是比較低的;但與此同時,與廣大中小企業真是密切相關的,其實是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而在這個金融體系裏面,資金面仍然是非常緊張的,融資成本也仍然是比較高的。

您已閱讀15%(483字),剩餘85%(26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投資者的敵人

朱寧,師從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本專欄旨在就行爲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投資, 而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