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的敵人

中國房地產市場蹣跚走出危機

只要房價保持上漲,中國家庭仍願意將畢生積蓄投入房地產。這與日本和美國房地產繁榮時期投資者的行爲驚人地相似。
2023年1月6日

中國央行:「平衡木」不易走

朱寧:大規模放寬貨幣政策可能會實現提振短期成長的目標,但也可能導致股市和樓市泡沫膨脹。
2022年6月10日

債務的本質

朱寧:債務的好處,顯而易見。吸引債務成長的投資機會,往往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資金的湧入,逐漸失去其吸引力。歷史上的債務危機告訴我們什麼?
2019年3月31日

經濟政策與人類行爲

朱寧:即使是具備豐富經驗和充分資訊的專家,所做出的政策決定也難免受到人性的影響。
2019年3月13日

中國經濟的近憂與遠慮

朱寧:中國經濟的風險短期看來是成長速度放緩和經濟成長模式轉型艱難;但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核心問題,仍是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水準。
2018年12月11日

房地產長效機制與預期管理

朱寧:預期所引發的人爲壓制供給不足和預期引導下的投機需求過剩,在過去十年甚至今日仍是房地產資源配置扭曲、價格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2018年5月23日

最大的扭曲

朱寧:大量優秀的中國天才流入和商業更緊密相關的領域;人力資本扭曲影響,可能更甚於土地和資本這類傳統生產要素的扭曲,
2018年5月2日

金融危機十週年:泡沫中最難管的事

朱寧:想在資產泡沫中穩定預期,比在通貨膨脹中穩定預期難度更大。政策制定者難免要面對深度的糾結和困境。
2017年9月18日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泡沫裏的荒唐事

朱寧:「這一次不一樣了」的想法已經反映出經濟週期的影響了,「經濟週期已被馴服」的說法本身就是泡沫裏的荒唐事。
2017年6月14日

限購令是怎麼變成重大利好訊息的?

朱寧:旨在抑制房價和限制房價上漲的限購令,如何逐步演化成爲強有力的利多訊息的呢?原因在於預期和博弈。
2017年3月23日

中國產能過剩背後的思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產能過剩之嚴重,發展速度之迅速,吸引了全球注意力。面對產能過剩,市場手段可以緩解和化解,但如果不能釐清各方策略反應,那將難以充分去產能。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分別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2016年4月14日

爲何泡沫越臨近破滅漲幅越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回顧過去二三十年在全球出現的幾次重大泡沫,在市場見頂之前的6到12個月裏,往往會出現瘋狂的上漲行情。如何理解這一現象?
2016年3月9日

中國如何應對剛性泡沫之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小企業融資難、投機和泡沫頻現等問題,其實都是剛性泡沫在經濟不同領域的不同反映。政府雖實現了短期成長目標,卻扭曲了投資收益和風險之間的平衡。是音樂,終會停止,是泡沫,終會破裂。
2015年12月9日

限制股指期貨能幫助散戶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將股災矛頭指向股指期貨,輿論壓力將危害其價格發現和風險管控的使命。在風險面前推衍塞責或無妄攻擊,不利於穩定市場秩序,也無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
2015年10月27日

中國經濟新常態中的政府角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無論房地產、影子銀行、A股還是創業領域,政府政策導向和干預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爲實現短期目標而推出的一些政策,有可能導致經濟在中長期面對更多、更大的挑戰。
2015年9月10日

泡沫有什麼不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泡沫,是金融市場最難判斷的事物之一。預測泡沫何時破滅,不僅會讓國際著名金融學家做出誤判,也常常令中央銀行家們迷失方向。
2015年6月5日

2015年5月8日

2015年5月8日

A股爲何缺少「長牛」和「慢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在市場風險面前,監管者不斷傳遞對「慢牛」的期望,但市場上漲反而不斷加快。中國股市難以擺脫「牛短熊長」怪圈,散戶對此也負有責任。
2015年5月13日

一週新聞小測驗(4.18-4.25)

7.9級地震;紅色通緝令;中國企業海外收購...
2015年4月25日

2015年4月25日

2015年4月25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3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2015年4月24日
關於《投資者的敵人》
朱寧,師從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本專欄旨在就行爲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投資, 而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