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A股

A股爲何缺少「長牛」和「慢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在市場風險面前,監管者不斷傳遞對「慢牛」的期望,但市場上漲反而不斷加快。中國股市難以擺脫「牛短熊長」怪圈,散戶對此也負有責任。

經過了過去數月的市場亢奮,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和監管者再一次不得不面對歷史上一次又一次提出的相同難題:A股牛市是不是漲得太快了呢?這樣的牛市還可能再持續下去嗎?

不少中國投資者還依稀記得(雖然很多新近入市的投資者和不少經歷過市場上一個週期的投資者已經忘卻),在2007年10月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裏,上證綜指上漲超過兩倍,飆升至6124點,創下歷史新高。遺憾的是,在那之後的一年之內,上證指數又一度暴跌至近1800點,並讓很多中國投資者在接下來的7年裏,不得不再漫漫熊市中療傷。

這一次牛市,上漲之迅速和迅猛,甚至一點也不在上一次之下。和上一次牛市的類似之處還在於,廣大的中小散戶只是到了最近纔開始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一次十年一遇的大牛市。有很多其他投資者已經在上漲過程中賺得鉢滿盆滿,而自己目前爲止還沒有任何斬獲。因此近期媒體上不乏關於散戶投資者多開帳戶、賣房炒股、融資炒股的報導。

您已閱讀19%(387字),剩餘81%(16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投資者的敵人

朱寧,師從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本專欄旨在就行爲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投資, 而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