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房地產長效機制與預期管理

朱寧:預期所引發的人爲壓制供給不足和預期引導下的投機需求過剩,在過去十年甚至今日仍是房地產資源配置扭曲、價格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二線城市紛紛通過放鬆落戶政策,吸引新增城市人口的方式,在全國各地上演了一出出「搶人大戰」。看似「搶人」,這些城市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搶錢」和「搶房」。

在全國各大城市普遍面臨限購限貸等基於戶籍制度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大環境下,對於人才和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爭奪,就是對於地方房地產市場的增量資金和增量需求的爭奪。「搶人」大戰,歸根結底,就是各個地方政府在「合理合規」的範圍內,繞開「限貸限購」緊箍咒,以達到保證地方房價不出現下滑,乃至推動地方房價進一步上漲目的的「變形計」。

這一「搶人大戰」的直接後果,就是在很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再次出現了「久違」的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一方面,各種限購限貸政策導致新房價格被行政手段人爲地壓低,由此出人意料地誘發和創造了額外的對一新房的出於「價值投資」考慮的需求。

您已閱讀10%(369字),剩餘90%(31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投資者的敵人

朱寧,師從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本專欄旨在就行爲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投資, 而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