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新常態中的政府角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無論房地產、影子銀行、A股還是創業領域,政府政策導向和干預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爲實現短期目標而推出的一些政策,有可能導致經濟在中長期面對更多、更大的挑戰。

談論中國經濟下行,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新常態」。今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緩中趨穩,一方面穩中向好,但另一方面穩中也有難,「我們會堅持我們的基本政策取向,繼續下力氣推動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我們也會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保持經濟在合理的區間平穩運行,爲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條件。中國政府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成長、邁向中高階水準,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

從李克強對於合理區間和定向調控的討論來看,這種態度正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和利用;同時李克強也表示中國會繼續推進金融體制的改革,改革的步伐不會停。這種對於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的決心和表態,也印證了金融改革對於經濟轉型的重要作用。

回看這次夏季達佛斯,筆者以經濟學家和教育行業代表的身份,作爲主講嘉賓參加了首場公開電視轉播的論壇。論壇議題正是全球國家領導、企業經營者和廣大人民都很關心的話題——「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參與這場論壇的嘉賓也來自不同領域,有全球背景的波士頓諮詢公司執行長兼總裁李瑞麟,也有作爲企業家代表的中國移動前董事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建宙,還有被賦予極高期望的「大眾創業,萬衆創新」的代表之一——華大基因董事合夥人王俊。

您已閱讀27%(519字),剩餘73%(14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