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深圳慶祝特區成立40週年之際,又新開展一突破性改革試驗——數位幣。儘管此次數位幣以紅包形式發放並僅有數天有效時間(10月12日-18日),但卻開創了中國數位幣的落地。與海外一些國家只在金融機構間運用的數位幣試點不同,中國數位幣試點是直接面向普通居民的,爲最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的、廣義流通貨幣層次上的市場貨幣。多國央行先後開展數位幣試點落地,表明數位幣的技術體系已基本成熟,然而現代貨幣作爲制度安排的產物,現代貨幣和信用制度體系並未爲數位幣的大規模運用做好足夠的變革,傳統貨幣演化到數位幣的道路仍很漫長。
1. 數位幣是傳統貨幣的演化,而非替代
有種觀點認爲,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區塊鏈、加密技術等網路應用技術),數位幣將替代現金,實現MO層次貨幣的數位化,節約貨幣發行、運營和管理的成本。這種認識實際上是把數位幣當作了一種技術手段,是貨幣形式在信息技術下的進步。實際上,貨幣作爲一種信用載體,是一種制度安排。從貨幣發展歷史可知,由貴金屬貨幣到記賬貨幣,銀行票據的紙幣化進程等,主要是貨幣制度安排演進的結果,並非貨幣載體技術的進步:並非鑄造技術進步使得銀圓和金幣取代了金銀條塊,以及紙幣防僞印刷技術進步而取代了金屬貨幣。在網路技術出現前,支票等票據交易制度安排就取代了紙幣,記賬貨幣就已普及開來。
您已閱讀20%(568字),剩餘80%(22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