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改革

中國金融改革將在謹慎中推進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2015年將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推進落實年,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中國的金融改革將會謹慎前行,但也蘊含著一些發展亮點。

2014年是中國改革的啓動年,2015年則有可能成爲中國改革的落實年。根據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略,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市場化改革,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中國市場的資源配置中,金融資源的配置問題無疑最爲嚴重、波及面最廣、影響也最大。因此,2015年的金融改革無疑是中國最重要的改革領域之一。

中國金融改革的一個基本目標是改善金融資源配置,糾正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扭曲,爲中國經濟成長提供持續的金融支持。客觀來看,中國的金融改革是個持續的系統進程,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改革進展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脫節,這是市場對金融改革不滿的地方。一些比較突出的「改革節點」有: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開放等。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資源市場化定價的重要機制,改革的意義毋庸多言。不過,中國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戰線拉得很長,在2014年實現了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後,仍剩下存款利率市場化這最後一隻靴子,不知道何時放下來。長期以來,中國國內的利率制度扭曲了金融資源的定價,人爲壓低了借貸成本,一方面鼓勵了有特殊權力的企業(如國企)獲得廉價金融資源,刺激了基礎設施和製造業領域的一些過度投資,並導致鋼鐵、水泥和有色金屬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帶來大量不能盈利的企業;另一方面,利率非市場化造成了中國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能力不足,金融市場的業務結構長期固化,中國國內融資市場「脫媒」不易。與此同時,由於市場化不足,金融資源配置的中間環節太多,中介們節節加碼,人爲抬高了流向最終需求方的資金成本。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差最後一腳,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不存在制度方面的障礙,能否在2015年實現完全突破,這主要是個政治決心問題,除了看決策層對金融改革迫切性的認識,關鍵要看如何面對國有銀行利益集團的遊說與「抵抗」了。

您已閱讀33%(769字),剩餘67%(15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