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

流動性氾濫下的「錢荒」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近期市場波動是一次由央行主導並大體在其監控之下的可控性「金融危機」;這恰恰暴露出中國金融體系的若干個緊密相連的風險與 「錢荒'悖論。

近期中國國內出現的「錢荒」事件,不但對銀行和金融機構構成了一次重大的衝擊,給A股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動盪,也吸引了全球衆多投資者和監管者的關注。從一定意義上講,過去一週發生的市場波動,是一次由央行主導的,並且大體在央行監控之下的可控性「金融危機」。正像可控性核聚變和可控性核爆炸一樣,可控性的「金融危機」一方面可以將金融危機的威力和危害充分暴露在各方面的市場參與者面前,另一方面可以保證「金融危機」不會真正威脅經濟的運行和金融系統的穩定。

無論這次可控的「金融危機」是否達到了央行所預期的目的,也無論市場對於央行的溝通方式和手段抱有怎樣的擔憂和不滿,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是傳統的壓力測試顯然沒有能夠充分反映目前中國銀行業和中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或有性風險(contingency risks),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遠沒有金融機構自身和監管層所想像得那麼穩健,而中國的金融體系,可能會比原來各方面所估計得要脆弱得多。

但這一發現好像又帶來了若干悖論,而衆多悖論中最難以讓人理解的是宏觀層面流動性的泛濫和微觀層面的流動性枯竭。

您已閱讀23%(457字),剩餘77%(14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