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錢荒

中國金融政策進入新階段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陳龍:中國政府應對本次「錢荒」的態度意味著,長久以來靠信貸拉動經濟的做法將成爲歷史。但中國並沒有國家信用危機之虞,只是一些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違約風險會上升。

2013年6月25日,央行在官網上針對貨幣市場最近發生的「錢荒」發文,這是事件發生以來,央行首次正面回應此事。該文一方面指出目前市場上「流動性總量並不短缺」,另一方面也表示央行目前已向一些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而且預計未來「利率波動和流動性緊張狀況將逐步緩解」。

自5月底以來,這場持續多日的「錢荒」似乎將要進入尾聲。但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錢荒」,其又對市場和宏觀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錢荒」就是資金緊張的意思,此次「錢荒」的具體表現爲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攀升。以中國銀行間拆借利率(SHIBOR)爲例,多個期限的拆借成交利率近期均有大幅上升。這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大幅飆升的局面頗爲類似。

您已閱讀13%(314字),剩餘87%(20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