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意料之外的「錢荒」?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中國不久前發生的「錢荒」凸顯了金融市場風險的核心問題:危機總爆發在市場和監管層最沒有準備的時間和地點。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都有責任,但又都沒有責任。

轉眼之間,一個月以前的「錢荒」好像在最近一系列新近出臺的政策面前,逐漸被人們所淡忘了。正如很多專業人士和作者本人在「錢荒」中的預測一樣,中央銀行的「保障」政策一出,市場馬上隨之穩定,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也隨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最近推出的放鬆貸款利率下限的新政策,更是把人們的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了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大家都希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錢荒」這樣的小問題,自然而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但是,除了反映出我們國內目前失衡的經濟環境和金融體系的諸多方面之外,這次「錢荒」還凸顯出金融市場風險的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危機總是爆發在市場和監管層最沒有準備的時間和地點。無論你稱之爲「墨菲定律」(murphy’slaw),還是稱之爲黑天鵝事件,其中不變的精髓在於,風險總是超過希望風險管控者的預期。

芝加哥學派的創辦人,多名諾貝兒經濟學獎的導師,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曾經在很久以前提出過一個為後世所深刻理解和推崇的「不確定性」的說法,後世也稱之爲奈特不確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

您已閱讀24%(473字),剩餘76%(14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