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信貸

中國遏制信貸成長並非吉兆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即使中國經濟放緩程度遠遠超過預測,決策層也仍有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的空間,但這恰恰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竭力想要避免的。

有必要大驚小怪嗎?——這會是10年前外界對中國金融市場緊縮的反應。現在則不同了。

鑑於中國的國際收支資本賬戶只有部分自由化,中國最近銀行間利率飆升對全球市場產生的金融溢位效應確實不明顯。然而,如果說中國央行遏制信貸泡沫的舉措是一個信號,預示著更加嚴格的信貸環境,那麼,日本、南韓、巴西、澳洲等貿易伙伴顯然就會感受到破壞性的影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速放緩也會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更大壓力。

上週我在北京參加貨幣問題智庫「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主辦的一些會議時,高級官員們強調,中國央行拒絕爲過度放貸的銀行提供流動性,並不標誌着一個政策分水嶺。看似清楚的情況是,中國央行正試圖遏制信貸成長,強制進行了一場事實上的壓力測試,以鼓勵各商業銀行改善流動性管理。

您已閱讀24%(333字),剩餘76%(10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