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爲金融學

投資者
如何避免大市場錯覺陷阱?

伍治堅:作爲聰明的投資者,我們要警惕自己陷入「大市場錯覺」陷阱,避免自己盲目跟風,買入那些估值脫離基本面支撐的公司股票。

投資
基金經理有沒有自我服務偏見?

伍治堅:散戶受到自我服務偏見的影響,屬於情有可原。那麼職業基金經理人如何呢?他們是否也會墮入類似的行爲學陷阱呢?

投資
投資者爲什麼開始押注「七巨擘」?

阿特沃特:跟兩年前不同,謹慎是當下投資者的普遍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他們首選的是那些家喻戶曉的公司。

投資
從「感受市場溫度」中汲取的投資者經驗

馬浩華:瞭解普遍的投資者心理是獲得長期投資回報的關鍵。

投資
究竟是資產荒,還是你看不到潛在投資機會?

吳飛:資產荒言論甚囂已有段時間,但投資者是否想過,除了宏觀政策、資管新規等帶來的客觀影響,或許還有自身原因,導致你對優秀的資產視而不見?

人性的投影

程實、王宇哲:趨勢決定長期格局,變化反映短期動態。在趨勢、變化與市場表現間,還隔著一面折射人性的棱鏡。

金融
和席勒教授聊金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中國是否面臨一場潛在的泡沫危機?對於這個問題,作爲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的席勒也尚未找到答案。

悲觀者的價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寧:悲觀不一定是消極,樂觀也並不一定是積極。買入持有賺錢的不一定就是英雄,而賣空者通過下跌賺錢也未必是擾亂市場秩序的魔鬼。

行爲金融學:投資者的朋友

FT中文網今天推出新專欄《投資者的敵人》,該專欄作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朱寧在開篇文章中指出,行爲金融學關注真真切切的投資者,他希望通過這一專欄幫助投資者認清自己的敵人,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當心,爬行動物來了

FT專欄作家邰蒂:受牛頓物理學影響的理論統領金融業幾十年,如今MIT教授羅聞全試圖跳出現有理論框架,用新理論解釋市場交易員的交易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