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

斯蒂格利茨:市場會失靈,政府也會失靈,但我們不應放棄希望

崔瑩:這位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稱,他的新書《通往自由之路》的書名受到了海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的啓發。不過,他與海耶克的觀點完全不同。

如何阻止經濟自由下落?

哈福德:全球經濟因疫情正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我們需要它及時彈回來,而不是像「蛋頭先生」一樣摔得粉碎。

經合組織:疫情可能使全球成長減半

該組織將其今年核心成長預測從2.9%下調至2.4%,但表示,持續更久、更加嚴重的疫情可能使2020年成長率大幅下降至1.5%。

2020:「曙光」還是「夕陽」?

章俊:中國政府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2020年政策組合仍是「寬貨幣、緊信用、松財政」。

6%帶來的 「壓力測試」

周浩:中國第三季度6%的GDP增速再次創下數十年來的低點,但對於政策決策者和市場參與者來說,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實際增速是多少。

中國經濟走勢的五個關鍵疑問

沈建光:貿易「休戰」能否改善短期出口下滑?如何看待9月消費、工業生產的改善?貨幣政策放鬆開始見效了嗎?地產脫鉤,經濟政策如何考量?

經濟政策與人類行爲

朱寧:即使是具備豐富經驗和充分資訊的專家,所做出的政策決定也難免受到人性的影響。

經濟
宏觀經濟理論爲何需要重建?

沃爾夫: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實用學科,經濟學專家理應洞悉經濟中的問題以及應對之策。但近年所爆發的危機,讓這門學科始料未及。

中國政策重點轉變預示刺激時代結束

pH Report出版人:中國正經歷一場範式轉變,其意義重大,因它意味著成長不再是中國領導層最優先考慮之事。

重振美國經濟需要兩黨合作

坎特:要抵消人口結構挑戰並提高生活水準,美國需要一個政策組合,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要兼收幷蓄。

直升機撒錢的表象與本質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直升機撒錢的表象令人困惑,但本質是依靠短期借款融資的赤字財政。我不認爲它是個餿主意,但鑑於實際利率這麼低,更好的辦法是依靠長期借款融資的赤字財政。

資本
資本管制可能捲土重來

FT專欄作家明肖:自撒切爾時代以來,資本自由流動成爲現代全球資本主義的信條之一。但取消用於實施資本管制的政策工具是否導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機?

不要神化中國政府的經濟管理能力

美國《時代週刊》駐北京記者舒曼:很多人以爲,中國政府官員們對經濟的管理,比西方那些平庸的同行更有水準。其實,他們同樣「善於」搞砸本國經濟。

經濟政策的人性基礎

FT專欄作家沃爾夫:真正的人和富有遠見且理性的「經濟人」完全不同。我們感情充沛,不是精於計算的機器,理解這一點,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非常關鍵。

中國經濟政策應告別「隨機路線」

財經分析師張化橋:從過往的匯率政策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偏向於固守現狀,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主動做出調整。如今這種治理方式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經濟學必須考慮政治風險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馬拉貝:在不確定性很高的時代,精確預言的價值是可疑的;預測所涉及的風險比預測結果本身更重要。

Lex專欄:印度「好日子」結束了

印度央行上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行長還在電視上安撫民衆對糧價上漲的擔憂。但降雨、以及由此帶來的糧價下跌,纔是這位行長最大的希望。

全球金融危機根源何在?

FT專欄作家明肖:兩年過去了,關於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我們瞭解到了什麼呢?我認爲,金融危機首先是由經濟政策危機造成的。

中國
短線觀點:中國言行不一

表面上中國聲稱將繼續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從近期出臺的舉措和相關指標來看,中國卻在不知不覺地收緊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