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這根曲木,絕然造不出任何筆直的東西。」經濟學家尤其應該聽聽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的這句名言。「經濟人」有遠見、理性而且自私。真正的人跟經濟人完全不一樣。我們感情充沛,不是精於計算的機器。這非常關鍵。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其發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中研究了該領域。它指出,「行爲經濟學」從3個方面改變了我們對人類行爲的看法:首先,我們的大部分想法並非經過深思熟慮,而是自動產生的;其次,它受到社會的制約;第三,它脫胎於不精確的思維模式。
諾貝兒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在其2011年出版的《思維,快慢有別》(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探討了人類有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觀點。擁有一種自動反應的思維體系顯然是必要的。我們的祖先沒時間從基本原則中尋找解決生活挑戰的辦法。他們獲得了自動反應的本領,也形成了聽從經驗法則的文化傾向。這兩種特質我們都繼承了。因此,我們會受問題提出方式的影響。
您已閱讀21%(470字),剩餘79%(18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