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延斯•帕爾森(Jens Parsson)在《財富的消亡》(Dying of Money)一書中所指出的,通膨的早期階段可能是一段相當愜意的日子。貨幣出現擴張,股市一片繁榮,政府毫無懸念地會爲赤字融資,因此公共支出也不斷上升。由於物價普遍穩定,人們開始感覺到富足。
過去幾個月,印度過的就是這種愜意的日子。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實現了全球最均衡的復甦:消費、投資和出口出現了均勻的復甦。但現在,印度央行(RBI)注意到,一種不祥的轉變正在浮現:由近40年來最弱季風引發的「通膨壓力」,正演變爲「一種更廣泛的通膨進程」。批發價格的同比漲幅從去年9月的0.5%,升至今年3月的9.9%,遠高於該行8.5%的基線預測。
印度央行行長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選擇在電視上安撫人們對糧價上漲的擔憂。他稱現狀「令人不安」,這一描述恰如其分。該行採取了補救措施,一個月內連續第二次上調其關鍵的回購利率,同時還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這些措施或許能夠消除部分泡沫。但降雨、以及由此帶來的糧價下跌,纔是這位行長最大的希望。即使經過本週二的小幅調整,印度的貨幣政策仍顯過於寬鬆;工業產出成長強勁,增幅約相當於6年前上個緊縮週期早期階段的兩倍。另一方面,印度央行還需提防抽離過多的流動性:印度政府本財年計劃發行的國債,比上一財年多出逾三分之一。
您已閱讀78%(568字),剩餘22%(1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