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報告

中國改革下一步怎麼走?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回首中國改革之路,三中全會、鄧小平南巡、入世成就了今日中國經濟。靠政府投資所推動的高成長一旦下行,可能導向經濟衰退。在政府徵稅和花錢越來越上癮之時,當「市場化改革紅利」消耗殆盡之日,整體改革如何推進?

中國政治的焦點、難點、突破點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李成:人們期待中共在18大及以後能夠在政治改革方面邁出大膽、堅實的步伐,從而繼中國經濟奇蹟之後在政治領域創造新的奇蹟。

中國:新的「世界警察」?

帕雷羅-普萊斯納和卡恩:在國際穩定方面,中國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大國責任。那麼,中國是否會更早地與美國一道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影響中國改革的八個趨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年終歲尾,人們尤其關注中國未來走向。與其費盡心思預言未來,不如梳理現實脈絡,現實中的八個趨勢將起決定作用。

高華
良史高華

FT中文網編輯吳錚:史學家高華先生不幸辭世。古人將傑出的史官和史書稱爲良史。高華和他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堪稱當代中國不多見的良史。

美國不應孤立中國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孤立中國並不符合世界利益。相反,將中國納入抑制氣候變化、防止核擴散等全球安排,仍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全球利益。

軟實力
中國文化軟實力

英國創意產業專家霍金斯:中國文化上的問題在於,一個堅持意見整齊劃一的政府,怎樣才能推動鮮活的文化?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變革,又需要怎樣的文化才能促成?

合資基金的機遇與挑戰

普華永道中國資產管理主管合夥人汪棣:中國「入世」十年後,合資基金面臨不少新變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推進,合資基金有著先天優勢,也存在著獨特挑戰。

人民幣
跌停中人民幣升值的邏輯

復旦大學教授劉紅忠:連續12個跌停後,人民幣中間價卻延續小幅升值趨勢,跌停中升值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結果。市場各方交易策略調整,如何影響匯率變化?

房地產
中國樓市期待軟著陸

中國財經評論員陳紹霞:本世紀頭十年是中國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十年,但隨著樓市持續升溫,風險也不斷積聚,曾支撐房價長期上行的基礎已不復存在。

合資券商風光不再

三星經濟研究院王獻義:合資券商歷史從中金公司開始,但其市場表現並不具有代表性,部分合資券商近年來業務發展緩慢。問題出在哪裏?

房地產
如何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

中國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杰:高房價對城市「夾心層」衝擊最大,而香港與新加坡經驗存在不同侷限。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首先需要具體細分。

中國經濟「奇蹟」的背後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中國的經濟「奇蹟」並沒有創造例外,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在重複高儲蓄、投資驅動的成長模式,甚至在錯誤方向上走得更遠。

蘇聯
何方:應爲社會主義正名

蘇聯解體20週年之際,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前副總幹事何方接受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採訪時表示,史達林模式是錯誤和失敗的,但社會主義的名譽需要恢復。

俄羅斯
中國眼裏的蘇聯解體

FT中文網公共政策編輯劉波:20年過去了,中國國內對蘇聯解體的討論集中於對解體原因的探尋。其實,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轉型過程,是中國考察自身的一面鏡子。

零售業
中國:零售商必爭之地

中國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正推動全球零售商進入中國,並根據中國消費者的習慣調整其在華業務。那些介於奢侈和廉價之間的品牌,比如Gap,往往錯過了機會。

房地產
中國樓市難「鬆綁」

中國財經評論員陳紹霞:考慮到中國樓市過熱對經濟健康運行的諸多負面效應,在它「軟著陸」前,調控的高壓態勢基調難改。本輪樓市降溫不會引發銀行業危機。

汽車業
中國汽車業的夢想與現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今年汽車銷量增幅預測下調至5%以下,這將是10多年來最低的增速;而中國政府也在重新評估發動全球電動汽車革命這一偉大夢想。

銀行業
中國IPO市場:外資銀行難有作爲

最近5年,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場,然而,在中國內地的各家證券交易所,從2009年以來,高盛沒承銷過一宗IPO。問題出在哪裏?

在華外資銀行着眼於未來

中國據稱有望在2023年取代美國,成爲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業市場。儘管外資銀行面臨種種制約,但受未來潛力的吸引,它們仍努力開拓在華業務。

2011:中國民間公益元年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今年,中國各種官辦慈善基金會的聲譽跌入歷史谷底;但市民社會自發的公益慈善行爲卻獲得了廣泛讚譽。

中國增值稅改革的現狀與前景

梁因樂、楊小強:上海增值稅試點爲全面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將觸及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國稅局與地稅局權力配置,與1994年新稅制改革可以等量齊觀。

中國商業逐步走向法治

法治正在中國商業領域取得突破: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擁有智慧財產比竊取智慧財產更好;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通過在法庭上主張自己的智慧財產來牟利。

韋森:中國加息勢在當行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認爲,過低的利率和高企的存款準備金率,扭曲了中國貨幣的供求關係,導致貨幣政策失控。中國應該「降準」,但更應該加息。

波茲曼會支持「限娛令」嗎?

中國同濟大學副教授王曉漁:2011年的中國似乎滿足了美國學者波茲曼的理想。這年秋天,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正式下發「限娛令」。如果波茲曼在世,他會怎麼看?

中國政府財政面臨考驗

GMO資產配置團隊成員錢塞勒:中國的信貸擴張與長期過度投資帶來不少遺留問題。樂觀者期待政府出手紓困,但他們忽視了一個事實:中國財政狀況已有所惡化。

變革決定中國資產價值

中國博時基金魏鳳春:如把中國看作一份資產,2012衰退何時結束將由變革決定。平穩過渡是中國政府收益最大化選擇,兩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據此決策。

第三眼
中國改革止步2012?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國既然會在蘇聯解體後迅速地拋棄計劃經濟模式,那麼,在歐洲出了問題後,中國也完全可能會對西方模式進行反思和批判。

創新
中國創新難在哪?

中國被公認爲人類歷史上一些最偉大發明的發源地。然而今天它更著名的身份,卻是全球造假大國和智慧財產侵權行爲的主要避風港。

中國開發商捨本逐末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歷經多輪調控之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風險意識大大增強,但常常「唯政策是瞻」,忘記了自己最本質的工作是造房子。

中國房地產2012年入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房地產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只要能扛就能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2012年的房地產調控大方向不會變,但會更加務實。

中國減速將殃及世界

FT記者漢妮•桑德爾:中國政府對自身的宏觀調控能力越來越有信心。其他國家千萬別對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幸災樂禍。如果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對世界其它國家的影響,很可能要比對中國自身的影響更大。

淘寶
博弈淘寶

INS國際市場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員劉遠舉:支付寶和信譽評價是淘寶的核心制度,這兩個核心均暗合博弈論。以此審視,現實中激烈紛爭的是非便一目瞭然。

中國放鬆貨幣政策需慎重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梁兆基:中國2009年保成長的代價是通膨、房地產泡沫化和地方債等問題叢生;明年如無最壞情況,中國就不應該再以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來防範硬著陸風險。

消費
「中國品味」影響全球

中國消費者現在對於一些跨國企業非常重要,他們的偏好正在影響消費品的設計和行銷模式。隨著中國城市化和中產階級日益富有,這種影響將不斷擴大。

中國「入世」十年來的「大置換」

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徐以升:以內部實體資產置換對外金融資產,是「入世」十年來中國對外資產和負債的主變化邏輯,而這種成本大於收益的開放模式已走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