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改革止步2012?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國既然會在蘇聯解體後迅速地拋棄計劃經濟模式,那麼,在歐洲出了問題後,中國也完全可能會對西方模式進行反思和批判。

對中國官員來說,實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會不會繼續下去,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討論的必要。就在幾天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中國加入WTO十週年的高峯論壇上剛剛強調了改革開放的意義。

他說「中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毫無疑問,展望未來十年,不會有任何人或機構推翻這個表態,也就是說,中國會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至少政府表態會如此。

但據我所知,中國的問題不都像說得那麼簡單。改革開放是政府推出的一種政策,所以也只有政府能定義什麼是改革和開放。而中國政府在定義自己的政策時展示了罕見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堅持改革開放的同時,還能同樣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因此,倘若未來可預見的政府採用了「某某模式」,採取了某些在現在看來簡直是告別改革的行動,那也不影響堅持改革這一基本原則。

您已閱讀17%(415字),剩餘83%(19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