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去世,享年88歲

奈近年來一直是川普的堅定批評者,稱川普不理解軟實力的價值。

對話《軟實力》作者約瑟夫•奈:在硬地緣政治時代,軟實力扮演什麼角色?

馮鬱青:約瑟夫•奈受訪表示,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軟實力依然非常重要,而川普的上臺有可能讓美國的軟實力受損。

BBC
英國預算案爲BBC國際頻道追加撥款

高階主管們警告稱,削減開支使英國難以應對俄羅斯和中國宣傳的增加。

軟實力
中國須學會「放下」以提升軟實力

王英良、布萊恩•黃:中國必須先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執念,下放更多的論述塑造權、活力和豐富的論道力於民間,依靠民衆,推動有機溫和的改革。

軟實力
中國軟實力不足的短板在哪裏?

布萊恩•黃、王英良:中國現有對外宣傳過度「樣板化」及「公式化」,導致他國受衆難以理解或認同,更遑論產生共鳴與信任。

科幻
科幻:中國塑造軟實力的祕密武器

石靜遠:科幻成爲了中國國內少有的創意表達主題,同時也成爲了某種對外的文化名片,而這是由大眾的草根熱情驅動的。

軟實力管理:如何增強國際話語權?

劉勁:由於軟實力需要實際行動,要做到知行合一纔有說服力,一個國家所能表達出來的軟實力從很大程度上和這個國家實際的文化發展是緊密相關的。

美國
FT社評:川普加劇世界對美國的負面看法

川普政府明確表示它只關心硬實力:關稅、貿易戰和軍事行動,但軟實力有巨大價值,一旦喪失就很難重新獲得。

軟實力
好萊塢模式與中國「銳實力」之辯(下)

劉裘蒂:鑑於好萊塢主導著世界的電影消費和生產模式,我們應該問:好萊塢模式對於提高中國的軟實力有用嗎?

軟實力
好萊塢模式與中國「銳實力」之辯(上)

劉裘蒂:美國電影電視可以成爲宣傳美國愛國意識的揚聲器,爲什麼中國電影裏的愛國主義會招來「銳實力」之譏?

中國
中國將締造廣電巨擘增強軟實力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合併爲「中國之聲」,形成一家新聞領域的國家冠軍企業,與西方新聞媒體展開全球競爭。

軟實力
中國外交支出五年翻番

今年中國將在外交事務上支出6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成長15%,相比之下2011年中國外交支出爲300億元人民幣。

春晚、援非和中國救世主?

劉裘蒂:春晚小品《同喜同樂》的失敗,不但是造成了宣傳上的反效果,更是暴露了「中國救世主」的思維陷阱。

中國對好萊塢失去興趣的背後

美國電影行業曾經被視爲投射軟實力的完美舞臺,但如今中國似乎對於擴大其在該行業的觸角範圍改變了想法。

西方疑懼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正採取多種手段在西方國家進行廣泛的影響滲透活動,努力影響西方國家對其威權模式的看法,澳洲則處於這場鬥爭的前線。

軟實力
熊貓外交前景堪憂?

眼下中國熊貓外交的核心問題,是租借過程十分麻煩且成本高昂,而中方所獲租金對保護野生大熊貓到底能帶來多少幫助也說不清。

軟實力
有中國特色的足球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家收購了不少歐洲足球俱樂部。隨著中國調整海外投資政策,現在還很難說這些收購是會幫助還是阻礙中國提升國際形象。

軟實力
孔子學院:文化瑰寶還是學術威脅?

由中國政府下屬機構發起的孔子學院,已在全球數百所大學裏立足,一些人擔心這些學院的存在會破壞西方大學的學術自由。

FT社評:「熊貓外交」與中國矛盾的軟實力

中國建立海外軟實力的努力遠不止熊貓外交,在這些領域,中國應表現出更溫和的態度,採取更互惠和民主的方式。

諾貝兒獎與國家軟實力

王軍:諾獎是一國軟實力的結晶。如果一國常年顆粒無收或偶爾獲獎,它的科研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一定存在問題。

鼓浪嶼申遺成功之後:文化與商業的平衡

申遺成功是中國在宣傳本國文化方面的最新成就,但這是有代價的,政府不得不限制旅遊熱潮,以保護其獨特建築。

G20峯會
G20峯會前夕中國軟實力優勢褪色

直到上月下旬,中國還能夠期盼在本週與默克爾會晤以及在漢堡G20峯會召開期間輕鬆取得「軟實力」勝利。

川普
美國正在放棄其軟實力

沃爾夫:我們生活在美國打造的世界,而美國卻在放棄這個世界。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正在放棄其軟實力。

中國外交亟需塑造核心價值觀

羅建波:中國外交要真正贏得話語權,提升軟實力,最根本的是必須擁有能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

北京試圖規範中國遊客的海外行爲

吉密歐:中國政府擔憂本國遊客的海外不文明行爲損害中國提升「軟實力」的努力,爲此發佈了旅遊文明行爲指南。

軟實力
中國如何打造軟實力?

倫敦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霍金斯:美國軟實力來自於個人創造力,政府無法對文化進行微觀管理。這也許未包括在習近平訪美議程中,但對未來中國至關重要。

何爲中國的「軟實力」?

哥倫比亞大學特洛吉:當美國在軍事的「硬實力」與市場經濟和民主的「軟實力」之間搖擺時,中國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利基」所在:通過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全球打造戰略合作關係。把宣揚價值觀作爲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方法,從未真正成爲中國的選擇。

軟實力
經濟實力決定軟硬實力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約瑟夫•奈認爲,在經濟實力、硬實力(即軍事實力)和軟實力三方面,中國僅能在經濟實力上挑戰美國,但舒展軍事肌肉要靠經濟實力,財富成長也會造就軟實力。

別爲文藝畫框子

FT記者華德米爾:中國希望世界爲其藝術、文化和「軟實力」而驚歎,但規定文藝要如何、不要如何,不是贏得全世界文化鑑賞家讚譽的方式。

軟實力
谷歌用軟實力對付歐盟

微軟與歐盟硬碰硬,結果被處以鉅額罰款。如今,谷歌在歐盟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是,谷歌正在採取一種「軟實力」戰略,私下游說歐盟監管者。

中文——中國的「軟實力」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如果中國希望擴大影響力,輸出文化,推廣「軟實力」,就應當大量培訓中文教師,包括母語爲漢語的老師和能教中文的「老外」。

軟實力
「醜陋的南韓人」能給中國什麼啓示?

南韓學者李成賢:90年代初走出國門的南韓人因爲便後不沖水、在酒店裏喫泡菜,還喜歡打嗝,常被稱作Ugly Koreans,但今天這種情況已不多見。

影片:王毅對話約瑟夫•奈

達沃斯論壇第三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學者、「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對話,探討了中日關係、中美關係和中國「軟實力」等熱點議題。

和諧
和諧度應成爲衡量國家表現的指標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貝淡寧:和諧的理想和自由、公平等價值觀一樣具有普世性。因此,一個社會在促進和諧方面做得如何,應當成爲對其進行評價的標準之一。

臺灣
臺灣軟實力困境

臺灣兩年來已接受數百名中國大陸學生赴臺求學,但在工作和移民上又對他們嚴格限制。臺灣希望借開放旅遊和教育增加收入,但同時又擔心經濟上過於依賴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