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是一個國際關係專業術語,用以描述在傳統軍事與經濟實力以外,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通過包括文化、宗教、娛樂、人與人之間互動交流等管道,推廣及增強國家整體國際影響力。若說「威懾」是硬實力的最終指標,那軟實力相對應的指標則爲「可敬可愛」——即所謂「親和力」。舉個例子說,英國在過去數十年經歷了帝國瓦解與經濟衰落以後,雖然在軍事實力上算不上是世界一流大國,卻通過包括英國皇室在內的軟實力機制,塑造出國際社會尊重的文化地位與秩序,並從中吸取龐大的經濟與人口紅利:有不少頂尖人才,因英國相應適宜的生活水準及看似海納百川的文化,選擇移民至當地落地生根,是爲一種軟實力的表現。這從對剛剛去世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舉行的國際性悼念默哀中可見一斑。固然英國皇室本乃是充斥著「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等包袱的「原罪」體制,但正是皇室成員在形象塑造及對外方面呈現的不弄權、不偏頗的作風,令連英國居民都不是的世界各地人士,對其肅然起敬。這是實力、而不是所謂的「道德標準」之呈現。
反觀中國,過去數十年經濟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取得偉大而史無前例的成就,當中以國家市場化、尊重私人財富、推動競爭及吸收外來投資等一系列改革舉動尤爲世界矚目。在過去30年左右的時間裏,中國日新月異的軍事發展、科技創新研究以及龐大的消費者市場讓中國的硬實力迅速地崛起,引起世界矚目。個別西方聲音對中國所帶來的「地位挑戰」公然表示不滿,嘗試以各種各樣的論述與藉口將中國「妖魔化」或進行排斥。另一邊,中國在形象塑造及改善平民社會與外對接層面上卻乏善可陳,也因而導致中國高層在年前提出,要讓中國在國際層面上變得更可信、可敬、可愛,從而衍生出坊間一大堆「怎麼說好中國故事」的研究或批判。但依我們所見,除非中國正視其現存的軟實力短板,否則難以在以上種種範疇內取得可觀成就,只有讓軟實力與硬實力相輔相成,才能鋪墊出全方位崛起之路。
目前中國在「軟實力」領域存在的短板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