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此背景下,爲所謂「中國模式」唱讚歌的大有人在。但在中國奇蹟的背後,卻難掩公衆的不幸福感甚至日增的憤怒情緒,層出不窮的羣體性事件讓和諧社會的願景顯得撲朔迷離。
如果GDP是衡量社會進步的唯一指標,中國在全球經濟慘淡的情況下確實足以「笑傲江湖」。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1959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開幕式上,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與赫魯雪夫之間展開了著名的「廚房辯論」。尼克松巧妙地把辯論的焦點轉移到了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上,而不是武器上,最終被認爲贏得了辯論,在國內威望大增。當然,此後幾十年美蘇經濟對比的戲劇性演變確實佐證了尼克松的觀點。
您已閱讀9%(295字),剩餘91%(29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