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改革下一步怎麼走?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回首中國改革之路,三中全會、鄧小平南巡、入世成就了今日中國經濟。靠政府投資所推動的高成長一旦下行,可能導向經濟衰退。在政府徵稅和花錢越來越上癮之時,當「市場化改革紅利」消耗殆盡之日,整體改革如何推進?

【編者按】2012年,是鄧小平南巡20週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大事件。不久前,國內一家日報就鄧小平南巡20週年紀念以及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的格局採訪了復旦大學的韋森教授。韋森教授就原來的採訪稿做了較多的文字修改和增補,並授權FT中文網全文發表。

記者:2012年是鄧小平南巡20週年,您如何看過去20年的改革和現狀?

韋森:我以爲,從1978年改革到現在,有三個大的事件要記入歷史的:第一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思想解放的大門;第二是鄧小平南巡,沒有他的南巡講話和決策,就沒有現在的發展;第三就是入世。沒有加入WTO,中國的經濟沒有這麼快的成長。不管怎麼看改革20年,至少這入世十年,中國經濟是高速成長的,經濟總量是快速增大的,人們生活水準也提高了許多。這在中國歷史上均是史無前例的。從近30多年年中國經濟成長的軌跡來看,只是1992年開始,中國經濟纔有了起飛,但是真正快速成長,是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之後才發生的。

您已閱讀3%(409字),剩餘97%(118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