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經濟

演算法
演算法透明化重構騎手權益保障,在效率與人本之間尋找平衡點

翁一:演算法透明化不是技術的終點,而是人本價值迴歸的起點。使演算法不再是冰冷的控制工具,而演化爲促進公平和保障權益的數字契約。

京東
騎手繳社保成爲輿論戰,要防止誘發「行業緊縮內卷」

翁一:京東提出的激進方案,既超出了其自身的商業能力,也不符合勞動者和行業發展需求,其高調錶態可能引發混亂資訊。

網約車
破解拼車盈利難題:綠色出行背後的網路效應與策略選擇

胡興:隨著科技和網路發展,拼車服務勢必向自動化及智慧化方向邁進。筆者透過研究不同定價模式和匹配機制,爲網約車平臺建議提升拼車盈利的策略。

網路
TikTok鏡鑑:中國網路公司如何應對全球監管挑戰?

周掌櫃:在當前國際局勢充滿變數的背景下,被定義爲「中國或中國背景」的網路平臺如何在法律合規下更好開展全球本地化業務?

數字平臺有偏見,草根經濟難創新

吳延暉:以中國的數字文藝娛樂市場爲例,平臺的推送和操縱能決定一部作品的命運。平臺的偏見足以主宰市場沉浮,甚至窒礙產業創新。

漲價還是不漲?演算法是個問題

福魯哈爾:當線上商業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差異化定價進入叫車和速食等人們熟悉的實體商業時,消費者會反抗。

平臺打工人的自由和枷鎖

張冬方:平臺經濟雖然帶來了靈活就業形式,但送餐員無法靈活,因爲平臺和演算法顯然並沒有爲他們遵守不同規則和應對複雜突發情況留有餘地。

美國超級平臺沒有危機

薛寧:只有全球經濟「逆風」能讓美國超級平臺慢下來,等到「逆風」過境,以他們的競爭力與創新力,應該會最先加速。

數據的產權究竟屬於誰?

鄭志剛:法律界和政策制定也許並不需要去論證子虛烏有的數據究竟屬於誰的產權問題,而是應該轉而討論如何界定和追究平臺資訊外洩的法律責任。

支付
信用卡手續費如何成爲美國兩黨衆矢之的?

李瀚明:支付和清算系統等平臺經濟,必然因爲全面「基礎設施化」而經受來自政府和社會更加嚴格的審視——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

每日優鮮面臨投資者和員工起訴

這家中國生鮮食品配送企業被指拖欠工資,而去年幫助該公司在紐約上市的華爾街承銷商被指違反證券法律。

滴滴的罪與罰

鄭志剛:對於出於商業目的企業收集私隱資訊的行爲予以必要打擊,自然獲得不少人拍手稱快,但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滴滴這次遭受的行政處罰呢?

反壟斷、平臺經濟與軍備競賽

李瀚明:鼓勵商業實體將資金用在創新而非軍備競賽上。這一規律應該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明確的。

中國承諾支持平臺經濟

中國最高經濟官員劉鶴在週二與企業高階主管和行業專家舉行的會議上表示,要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反壟斷
FT社評:歐盟嘗試遏制大型科技公司權力

歐盟即將出臺《數字市場法》,大型科技公司終於有了需要遵守的戒律,這是20年來數字市場的最大改革。

反壟斷
歐盟將公佈約束科技巨擘的里程碑式法案

預計歐盟的《數字市場法》將瞄準市值不少於750億歐元、至少擁有4.5萬活躍用戶的核心網路平臺。

騰訊
騰訊開始奉行更爲低調的投資戰略

面對監管整頓,騰訊在中國國內似乎開始尋求一種更爲低調的投資方式,而把重點放在了海外擴張上。

美團
美團快手合作帶來的兩個新可能

劉遠舉:互聯互通涉及到複雜的商業利益,在行政推動的互聯互通的同時,市場也在探索從互聯互通中獲得雙贏。

中概股
從滴滴退市聲明看中概股的前景

李楠:如果投資者沒有專業的風險鑑別能力,不瞭解企業的商業邏輯和盈利模式,就想聽聽「故事」,輕鬆賺取高額收益,那麼遲早成爲被收割的「韭菜」。

詠竹坊
競爭者衆多,陌陌遭投資者拋棄

熱門約會應用陌陌和探探的營運商儘管採取了品牌重塑戰略,但仍找不到自己的立足點,同時它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監管方面的擔憂。

反壟斷
美團被罰款34億元人民幣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濫用市場地位爲由對美團處以罰款,並責令其「全面整改」。這筆罰款相當於其上年營收的3%,比預期的要低。

兼顧效率與公平,以互聯互通促進平臺經濟的共同發展

曲創:推進平臺互聯互通的監管舉措,是中國平臺經濟發展歷史進程中的標誌性節點,這與尊重和保護平臺經營者的商業模式之間並不矛盾。

全球視野中的零工經濟

傅蔚岡:在線平臺的興起,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傳統上視爲替代性質的自僱變成了永久的自僱。

反壟斷
政府擬收緊反壟斷規則 中國科技股應聲下跌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週二發佈《禁止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爲規定》草案,標誌着政府對網路行業的整頓進入最新階段。

反壟斷
反壟斷背景下,「頭騰大戰」走向何方

閆曼:今時不同往日,在現在的背景下,對於單個公司或者平臺來講,如果運用得當,反壟斷也可以成爲商業競爭的新利器。

演算法、勞動力與勞動,兼與陳龍博士商榷

劉遠舉:一個人在城市,能夠賺到錢,他對城市就是有價值的。不能說只有製造業纔有價值,而騎手、清潔工、掏糞工就沒有價值。

反壟斷
阿里被處罰之後,高科技公司反壟斷的下一步是什麼?

陳歆磊:未來的反壟斷將體現在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是市場層次的問題,總體來說對市場將是利好。其次是市場和公權力之間的灰色地帶。

由阿里受罰看平臺經濟下一步

李楠、陳開宇:多年無序發展,中國網路平臺經濟已暴露出太多問題;以阿里爲標杆進行治理,可謂恰逢其時,「野蠻生長」模式不可能再繼續。

網路
大數據殺熟的監管難題

陳歆磊:《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中明確大數據殺熟爲違法行爲,但現行的針對它的管理方法存在概念不清,操作困難,後果難料等諸多問題。

反壟斷
阿里被罰:反壟斷中的平臺如何重新定位

章凱愷:阿里遭鉅額罰款,我們能獲得哪些啓示?社會和資本的關係變化可能是深層次的驅動力。新形勢下,平臺經濟主體應如何重新自我定位?

在言論自由和網路仇恨邊界不斷試探的監管之手

張冬方:網路仇恨在疫情期間更加猖獗起來,德國剛剛生效的打擊右翼極端主義和仇恨犯罪法比《網路執行法》更強硬,更激進。

中國監管機構不再對科技巨擘網開一面

反壟斷監管看起來將成爲中國政府政策制定中的下一個大趨勢。但消費者有時似乎被夾在了科技巨擘與政府之間。

歐盟如何解救「困在系統裏」的平臺工人

張冬方:在線平臺的利益訴求是:遠離傳統僱傭關係裏的成本和責任,保持自己在新興平臺經濟中的特權,並在和傳統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平臺經濟反壟斷立法,如何遏制資本無序擴張?

陳建奇:平臺經濟特殊性決定了資本擴張的重要作用,但資本介入如能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爲什麼要去管制呢?應以個性化約束性機制爲抓手。

電商
從社區買菜看如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陳歆磊、史穎波:政府應從源頭上抑制網路巨擘挾資本與流量而「燒錢」擴張的惡習。「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妨從社區買菜開始。

中國經濟發展要依靠「獨角獸」還是「斑馬」?

梁海明、洪爲民、洪雯:中國未來要推動新基建發展,並通過需求側改革以激發並提升內需潛力,那麼市場是否還要繼續追捧「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