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零工經濟

全球視野中的零工經濟

傅蔚岡:在線平臺的興起,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傳統上視爲替代性質的自僱變成了永久的自僱。

數字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世界銀行《2019年世界發展報告:工作性質的變革》談到本次技術進步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徵,一是技術進步增強了企業邊界的相互滲透性,加速了超級明星企業的崛起。這些企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平臺——往往通過將小企業與更大的市場聯繫起來的方式給小企業帶來收益。二是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條件。數字技術正在產生更多的短期性工作,而不是「標準化的」長期合同。先前由中國信通院和WeChat聯合發佈的《數位化就業新職業新崗位研究報告——基於WeChat生態觀察》顯示,2020年WeChat生態蘊含的就業機會達到3684萬個,同比成長24.4%。僅以WeChat小程式爲例,小程式的開發、產品、運營等工作機會就超過780萬個。

如何理解數字技術正在產生更多的「短期性工作」?「短期性工作」被媒體和很多學者稱之爲零工經濟,事實上,在數字技術出現之前,也存在著大量的「短期性工作」,學界通常用「非正規就業」或者「自僱職業」來指代短期性工作。對於那些找不到任何其他收入來源的人來說,自僱可能被視爲一種生存策略,也被有些專家視爲是企業家精神和渴望成爲自己老闆的證據。

經典文獻中的自僱往往和落後聯繫在一起,但是在數字經濟模式下,自僱工作的形成機理髮生了根本性變化。如何理解數字技術下的自僱工作,某種意義上成爲理解數字經濟的一把鑰匙,並決定監管層該如何協調相關政策與這種工作相適應。本文認爲,只有建立包容性的社會保障體制,才能化解數字技術下自僱工作的難題。

您已閱讀14%(627字),剩餘86%(39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