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要依靠「獨角獸」還是「斑馬」?

梁海明、洪爲民、洪雯:中國未來要推動新基建發展,並通過需求側改革以激發並提升內需潛力,那麼市場是否還要繼續追捧「獨角獸」?

隨著歐美國家不斷對科網巨企,處以反壟斷罰款、加稅,甚至強制分拆,中國政府也正收緊反壟斷的政策,近日召開的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映政策正予一衆科網巨企戴上金剛箍。在中國經濟已進入以國內大循環爲主的發展新格局,中國政府未來要推動新基建發展,並通過需求側改革以激發並提升內需潛力的情況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市場是否還要繼續追捧「獨角獸」?

「獨角獸」指的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未上市的新創公司,在2013年由美國Cowboy Ventures的創辦人提出,比喻成功新創企業如以獨角獸般那樣罕有,能夠成爲獨角獸的新創企業,通常已經經歷由Pre A、A輪、B輪、C輪、甚至D輪、E輪等多輪融資,才能到達準上市 (Pre-IPO )的階段,能夠成功到達上市IPO的,是代表企業的創新性及未來潛力已經得到投資者的肯定。

過去,網路經濟的生存法則,只有推動平臺經濟和生態圈發展,從而壟斷整個行業,纔有可能突圍而出,成爲「龍頭」和「獨角獸」,例如,AirBnB、滴滴打車、美團等,都是成功的「獨角獸」。

您已閱讀13%(462字),剩餘87%(30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