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公司

中國網路公司,人到中年

劉遠舉:大型技術公司的員工們感嘆人到中年,只是大型技術公司進入中年的先兆,對中國的網路公司來講,變老是宿命,想變年輕卻很難。

詠竹坊
盈利能力超騰訊阿里,字節跳動估值卻減半

這家以短影片爲主的社群媒體平臺營運商,盈利能力已超越中國兩大科網龍頭騰訊與阿里巴巴。

詠竹坊
達成和解股價飆升,人人繼續尋找定位

這家曾被譽爲「中國版facebook」的公司,在與股東達成訴訟案和解後股價大漲45%。

投資者轉向湧入中國政策重點支持行業

隨著中國監管機構加大力度整頓網路平臺,投資者正以創紀錄的速度湧入晶片、軟體等國家政策重點支持行業,以避開風險。

中國經濟發展要依靠「獨角獸」還是「斑馬」?

梁海明、洪爲民、洪雯:中國未來要推動新基建發展,並通過需求側改革以激發並提升內需潛力,那麼市場是否還要繼續追捧「獨角獸」?

平臺型公司的挑戰和未來

鍾鴻鈞:平臺早期的成長比較粗放,之後更多關注的是品質的提升、第二成長和監管。從發展角度來看,產業網路和跨界融合會成爲第二成長點。

百度
嚴控成本助推百度第三季度營收超預期

百度第三季度營收達到281億元人民幣,雖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高於預期,分析師指出,這主要得益於其嚴格的成本控制。

職場
矽谷人如何看「996風波」?

劉裘蒂:矽谷和中國科技圈哪個更拼?矽谷大佬和矽谷員工是怎樣對待超時工作的?西方主流觀點認爲:「996」隱性社會成本高昂。

騰訊
動盪一年後,騰訊尋找新的成長領域

遊戲業務比重很大的騰訊在經歷了多災多難的2018年之後,開始尋找新的成長領域,包括在線廣告、企業業務和人工智慧。

LinkedIn聯合創辦人Allen Blue:希望大家想到LinkedIn就能想到成功

Allen Blue:全世界各個行業都需要大量的數字人才。正如我們所知,世界範圍超過30%的人工智慧工作者在科技圈之外的行業工作。

滴滴
滴滴新一輪融資籌得40億美元

本輪融資後滴滴估值約爲560億美元,滴滴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投放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以及建立充電樁網路。

騰訊佈局零售與阿里巴巴正面競爭

桑曉霓:中國兩大網路集團彼此之間的關係向來複雜。騰訊和阿里巴巴一直避免發生公開衝突,不過明年它們的競爭只會變得更加激烈。

應該通過《誠實廣告法案》

福魯哈爾:如果說美國歷史上有一部無需國會動腦就應該通過的立法,那就是兩黨參議員上週提出的《誠實廣告法案》。

與FT共進午餐:京東創辦人劉強東

全球營收排名第三的網路公司的創辦人回憶道,當年他在商場租下一個櫃檯開始創業,從第一天起就「從未賣過假貨」。

品牌
品牌排名下滑 中國「四大」銀行被網路公司搶走風頭

在BrandZ 2017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上,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排名下滑,而涉足金融業務的網路公司卻拾級而上。

「網路女皇」報告凸顯美中網路巨擘主導地位

瑪麗•米克爾稱,美國和中國少數幾家網路巨擘之間爆發了一場新階段的全球競爭,但新興網企將逐鹿新生市場。

中國網路的「燒錢之戰」

「燒錢」已經成爲今天中國網路行業流行的商業模式。有觀點認爲,這種風氣預示著行業泡沫已經臨近破滅。上世紀90年代的網路泡沫時期,矽谷公司曾遊說投資者利潤不再重要,如今中國的網路公司也一樣迷上了虧錢。

蘋果
「蘋果魔力」的奧祕

紅杉資本董事長莫里茨:蘋果之所以成爲全球最強大的公司,是因爲喬布斯始終明白,他的高大公衆形象有賴於一絲不苟的經營體系。那些渴望複製蘋果奇蹟的人應銘記這一點。

VIE結構
中國企業不再青睞VIE結構?

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王新銳:暴風影音造富神話,讓「拆除VIE結構」成爲近期創投行業關注焦點,也讓不少網路企業走在迴歸路上。但搭了又拆的VIE結構錢途真的是一帆風順嗎?

Lex專欄:阿里巴巴估值不好算

儘管可以在Yahoo財報中瞭解到阿里巴巴的一些財務數據,並參照同業公司估算它的市值。但爲一家披露資訊甚少的公司估值,更像是派對遊戲而不是嚴肅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