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

消費
用演算法拿捏消費者? 「割韭菜」之前,請三思

李曦:商家的演算法套路看似是與消費者的零和博弈,儘管演算法定價極具吸引力,但盲目開發應用,不僅未必能拿捏消費者,反而可能踩坑。

演算法
演算法透明化重構騎手權益保障,在效率與人本之間尋找平衡點

翁一:演算法透明化不是技術的終點,而是人本價值迴歸的起點。使演算法不再是冰冷的控制工具,而演化爲促進公平和保障權益的數字契約。

X
布魯塞爾命令X交出有關演算法的檔案

歐盟監管機構還要求獲得有關該社群媒體平臺如何審覈和放大內容的資訊。

演算法並不萬能,理髮師曉華爆紅有複雜機制

劉遠舉:人們覺得演算法能造神,能隨意捧紅一個人。這是對技術的誇張想像,是從技術決定論到技術陰謀論的不斷滑坡,技術沒那麼大的力量。

web3
演算法決定一切嗎?

周子衡:瓦魯法基斯在其新著中提出「資本主義已死:技術封建主義萬歲!」,並將個人標榜爲所謂「雲奴隸」。如何評價?演算法決定一切嗎?

TikTok
TikTok演算法陷入中美爭奪戰

美國和中國政府正在爭奪TikTok演算法的控制權,這款短影片程式陷入了一場圍繞其未來的地緣政治拉鋸戰。

英國監管機構可能強制社群媒體平臺披露演算法

英國通訊辦公室擔心社群媒體的新聞推送會讓年輕人更加極端,加劇社會分歧。

TikTok
如何訓練你的TikTok演算法

摩爾:TikTok的演算法很神奇,總能向你推送一些你在看到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會感興趣的影片,但最近幾周我開始被奇怪的影片轟炸。

演算法
如何爲價值觀負責,演算法應有方法論

劉遠舉:演算法是商業中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東西,依靠關閉演算法來對抗演算法的弊端並不現實。

網紅們真的會被社群平台「祕密過濾」嗎?

摩爾:有一種陰謀論認爲,社群平台喜歡通過祕密限制熱度來懲罰創作者。事實上,創作者可能只是被觀衆「拋棄」了。

演算法推薦、資訊繭房與輿論投機

王鵬飛:在更大的層面上,資訊繭房中的羣體,會越來越大,通過沉默的螺旋,通向社會輿論的極化。

Facebook
是時候關掉Facebook鋪天蓋地的廣告了

穆爾賈:Facebook給了用戶多大的廣告控制權?貌似幾乎沒有,儘管該公司信誓旦旦。法律應迫使企業提供一個關閉所有定位演算法的選項。

演算法
研究:演算法驅動網路歧視

牛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演算法正在基於人們的瀏覽行爲推斷敏感的個人特徵,比如種族、性別、性取向和宗教信仰。

零售業
展望2050:讓演算法決定我們買什麼

到本世紀中葉,尋找最划算交易的任務將由我們在網路空間的化身承擔,這意味著企業不再對人行銷,而是與我們的化身的演算法進行博弈。

數據標註員:AI背後的人類訓練者

隨著企業擁抱人工智慧,僱用工人「訓練」演算法以識別各類數據的數據標註行業應運而生。該行業在肯亞、印度等低收入國家僱用數十萬工人。

「科技向善」看起來很美,但複雜性超出馬化騰們的想像

笑蜀:在「演算法利維坦」陰影之下,對掌握了演算法這一關鍵權力的馬化騰們而言,冷靜的內省——尤其是對過度追求做大做強的反省——最爲重要。

大數據
訓練演算法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桑希爾:我們應該轉向那些從設計入手保護私隱的服務,刪除那些依賴過度監控的程式。

數據
不要盲目相信數據

桑希爾:離開具體背景,數據往往具有誤導性。對於從數據中可以合理得出哪些推論,我們必須非常謹慎。

阿里巴巴進軍AI晶片和量子電腦

這家中國電商計劃明年推出其首款人工智慧晶片,此舉反映美中之間的人工智慧「軍備競賽」正在企業領域展開。

演算法
演算法比人公平嗎?

阿胡賈:演算法會複製真實世界中的偏見,尤其是種族偏見,電腦科學家想到了一種辦法,可以檢驗某種演算法是否有歧視現象。

AI
誰來審覈決定人生的演算法?

奧尼爾:在一些場合,演算法已被證明不準確和有偏見。隨著人工智慧進入越來越多關鍵領域,這日益成爲一個問題。

數位化
演算法是如何加劇不平等的?

法恩:數位化工具是透明、民主化的「顛覆者」嗎?兩本新書提出,現有的演算法對邊緣羣體的人權構成了重大威脅。

數據
新聞集團CEO呼籲政府設立演算法審查委員會

湯姆森建議,各國政府應考慮設立演算法審查委員會,爲擔心演算法濫用的個人、客戶和競爭對手提供必要的透明度。

谷歌人工智慧學會診斷眼疾

DeepMind與倫敦知名眼科醫院合作,藉助視網膜掃描圖訓練人工智慧演算法,做到比人類專家更快更準探測眼病跡象。

音樂
演算法能推薦好音樂?

相比我當年光顧的唱片和CD店的員工,演算法只是糟糕的替代品。於是我決定拋開演算法,轉而徵求朋友和專家的推薦。

讓人類管好演算法

弗洛裏迪:我們都可能淪爲演算法錯誤的受害者,比如不公平的責任認定,或者其他一些「卡夫卡」式的由電腦造成的災難。

矽谷
矽谷在歐洲遭遇反彈

斯蒂芬斯:以數字創新者和顛覆者自居的美國科技集團不久前還似乎勢不可擋,但最近歐洲的兩件事突顯風向改變。

演算法
人類應克服「演算法厭惡症」

Two Sigma聯合主席西格爾:我們寧可信任明知有缺陷的主觀判斷,也不願讓演算法主宰生活。然而,讓演算法承擔它們擅長的領域,人類的生活會更美好。

谷歌
谷歌的神祕演算法

谷歌搜尋每年帶來的經濟活動已突破1000億美元。決定搜索結果排序的神祕演算法因而受到關注,這些演算法既能給網站帶來滾滾流量,也能把它們流放到網上「西伯利亞」。

不應寬容反社會金融行爲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反社會金融行爲的頭號樣板是高頻交易。一小撮交易員,以損害真正投資者利益的方式,獲取鉅額利潤,這種行爲妨害了市場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