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重啓與升級

反壟斷、平臺經濟與軍備競賽

李瀚明:鼓勵商業實體將資金用在創新而非軍備競賽上。這一規律應該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明確的。

在中國的市場主體中,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佔絕大多數。2019年11月20日發佈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二號)——單位基本情況》對2018年末的中國市場經營主體的規模和數量進行了統計。表2-2《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和表 2-4《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告訴我們,中國在2018年末共有法人單位2178.9萬個(《中國統計年鑑2021》表1-5《按主要行業分法人單位數》顯示中國在2020年末法人單位數漲到2938.9萬個,成長16.1%),從業人員38323.6萬人,平均每個法人單位有從業人員17.6人;有個體經營戶6295.9萬個,從業人員14931.2萬人,平均每個個體經營戶有從業人員2.4人。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有1.77億人在每個主體平均從業人員少於5人的行業工作,佔整體從業人員數量的33.3%;中國有2.47億人在每個主體平均從業人員少於10人的行業工作,佔整體從業人員數量的46.3%。可以說,考慮到從業者的家庭的話,這種從業人員少於10人的商業主體,維持著中國近七億人的正常生活。

在小微主體的1.77億從業人員中,平均每個經營主體只有2.7名從業人員的批發和零售業以3834.5萬家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爲1.05億人(佔總從業人員數的19.63%)創造了從業機會;而剩下的0.72億人,則由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700萬人)、住宿和餐飲業(2900萬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600萬人)三個行業提供從業機會。

您已閱讀18%(641字),剩餘82%(28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