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

汽車業
中國汽車市場的困境

高斌: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出的「徵求意見稿」凸顯中國汽車業進退維谷的現狀。刺激生產卻限制消費,矛盾根源在哪裏?

中國政策不確定令境外債市投資者頭疼

中國發改委去年曾將國內房地產開發商擋在境外債市門外幾個月。上月該機構又考慮要求企業發行期限不滿一年的債券也要申請。

外資
中國放寬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

中國國家發改委放寬或取消了商業銀行、船舶與飛機製造、電網和部分農作物種子生產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

汽車
發改委阻止大眾江淮合資電動車使用西雅特品牌

一些人認爲,此舉旨在限制海外車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能力。海外品牌佔據主導地位早已令中國汽車行業非常不安。

中國煤炭限產措施出現鬆動

中國發改委承諾將在煤炭開採行業實行更以市場爲導向的措施,並表示將把減產規模和時間交由地方政府決定。

中國動搖2000年鹽業壟斷

中國朝著結束鹽業壟斷走近了一步,允許生產者自主確定價格並直接向市場銷售,產鹽企業還將被允許跨地區銷售。

中國威脅要處罰美國汽車製造商

發改委拒絕說明是哪一家公司,但稱該公司在2014年指示經銷商固定價格。外界猜測此舉可能意在警告川普。

Lex專欄:中國油品行業的「藍天」

中國國家發改委宣佈推遲下調汽油和柴油零售價格之後,中石化和中石油等煉油企業股價大漲,但問題是,能源板塊的股票迎來「藍天」之際,中國城市的空氣越來越糟了。

中國行政壟斷的治理困境

中國法律學者楊俊鋒:行政壟斷與經濟壟斷不同,本質上是一種公權力違法。要反行政壟斷,不能僅完善反壟斷法,根本上要回到制約公權力的改革上。

發改委
中國監管引發歐美不同反應

在華身陷反壟斷調查的跨國企業,幾乎沒有一家公開抱怨發改委對外企抱有偏見或手段強硬。相對而言,美國商會對中國監管的表態十分委婉,而歐盟商會則更直言不諱。

印度
印度撤銷計委對中國的啓示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印度計委與中國發改委類似,均爲計劃經濟殘留,也都腐敗叢生效率低下。莫迪取銷計委爲改革鋪路,應成爲中國的榜樣。

反壟斷
外企要面對中國反壟斷「新常態」

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利普斯基:今年中國的反壟斷行動讓外企認清:中國並非國際實踐的嚴格遵循者,其執法機構複雜卻總能找到合理理由,外企需要找到相適應的法律對策。

發改委貪腐案背後的醫藥利益鏈

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中國醫療改革與醫藥腐敗之所以難有改觀,從發改委價格司多名官員被查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價格管制會給藥品商傳遞努力提價的強烈信號。

反壟斷
中國執法應規範以彰顯公平正義

德傑律師事務所陶景洲:近來針對外企的調查風暴,讓人擔憂中國執法的透明度。選擇性執法不僅損害了外國投資者利益,更破壞了中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努力。

車企
外國豪華車企的陣痛

中國汽車市場的定價和利潤正在回落,中國政府打壓零組件價格的舉措將加速此過程。但對外國車企來說這只是陣痛,當外國車價格承壓,本土車商的日子將更艱難。

車企
中國汽車反壟斷調查的意外轉折

出乎奧迪、梅賽德斯-賓士等跨國車企的意料,中國國家發改委所開出的迄今最大反壟斷罰單,並非針對它們,而是12家日本汽車零組件供應商。

中國擴大針對外企的反壟斷行動

在國際品牌接二連三地成爲中國反壟斷調查的目標之際,一些在華跨國公司的高階主管表示,他們試圖搞清楚,這是不是標誌着中國正在發起一場保護主義運動。

製藥
跨國藥企在華感受涼意

在中國度過了10年「淘金期」後,跨國藥企吹到了一股涼風。中國發改委表示將調查藥價,意味著中國的藥品降價趨勢將會提速。這將對藥商業績將構成重大打擊。

發改委
取消審批權須繼續攻堅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5月16日,中國國務院決定取消、調整117項行政審批事項,對發改委的削權力度爲歷次最大,但這場改革攻堅戰還需繼續突破。

中國發改委應主動放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發改委衍生成爲小國務院,被斥爲中國經濟集權的象徵。哪一天發改委迴歸原位,哪一天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便邁出了重要一步。

媒體札記:發改委與鐵道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發改委一天批一百多項目」,對這個訊息,那些擔心「四萬億」重啓的人憂慮多於激動。同日,劉志軍微微謝頂的頭像再次出現在媒體頭版。

打破通訊壟斷的堅冰

中國資深媒體人冀勇慶:發改委調查中國聯通和電信的壟斷問題,這很難得。但是要解決中國隨處可見的壟斷問題,光靠處罰是不夠的,還是要引入競爭機制。

油價
中國發改委應如何調油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鶴鳴:中國現行低油價政策已難維繫,應以細緻調查爲基礎,制訂現代化的石油應急計劃,對關係民生的行業發放精確化的補貼。

成品油
分析:中國成品油漲價的背後

中國今年第二次上調成品油價格,但比提價更具意義的,是當局在調價幅度上的剋制。發改委承認通膨壓力依然較大,這似乎是提價幅度遠低於原油價格漲幅的原因。

中國油價如何服人?

FT中文網撰稿人吳鋒:中國昨天宣佈將成品油價格上調5至6個百分點,這一漲幅遠遠低於國際市場油價同期約13%的漲幅,但是爲什麼消費者仍然普遍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