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

外貿
李光耀和李嘉誠——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李瀚明:李光耀和李嘉誠代表了這波最早的「出海」浪潮中,亞太社會的兩大截然相反卻殊途同歸的發展路向——外貿和外資。

平常心看外資變化——外資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

Jason Li:要以平常心對待外資變化,是因爲外資數字變化是中國整體對外營商模式變化的一部分,不可以被拎出來單獨看待。

外資應該如何看待中國

王丹:外資企業需要調整認知,理解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轉型期,不能過度依賴過去40年的經驗去判斷未來。

外資
取消在華外資銀保業股比限制:鯰魚還是毒藥?

何適、程正濤:爲了穩定外商在華投資,爲更多的國際合作和資源的流入創造良好的環境,推動金融強國建設,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是必然選擇。

關於外資的四個誤區

王丹:談論FDI的時候,核心問題不是要不要外資,而要問爲什麼某些資產在外國控制下要比在國內控制下更有價值。

展望2024:出口韌性經受考驗之年

沈建光:考慮到海外經濟下行、人民幣升值、全球產業鏈重構、貿易摩擦加劇等不利因素,今年出口前景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穩外貿外資依然關鍵。

中國國運與外資沉浮

周掌櫃:本文筆者將從真實故事談起,通過對改革開放中吸引外資的回顧,思索中國國運與外資發展的關係,也力求證明「雙循環」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大國競爭新維度——招商引資

王英良:在國際經濟領域,一國招商引資的能力越發成爲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維度,而由於商業規範在不斷升級,這又給中國帶來機遇和挑戰。

中國調整招商引資政策,但仍需向美國學習

王英良:中國的招商有很多需要向美國學習,比如全政府與企業社會的參與、將招商引資提升到國家經濟外交層面、突出企業家主體地位等。

外資
中國應如何有效吸引跨國直接投資?

王英良:目前中國真正需要做的是讓跨國公司看到各級政府的真誠善意和親商態度,以及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的實際手段。

外資
中國可考慮採取補貼政策穩外資

王英良:爲塑造競爭力,中國要實施明確的補貼,結合稅收減免、貸款、直接撥款、獎助金、保險等多種方式吸引一批世界級跨國公司。

外資通過期權對中國內地股市進行創紀錄押注

外國投機資金正迅速湧回中國股市,就連謹慎的美國投資者也通過期權進行了創紀錄的押注,以防在機會到來時錯失良機。

每週時事分析:「二十大」結束後中國連發兩文促經濟發展

曹辛:調整對外商的抗疫政策,實行中國在疫情期間執行過的「快捷通道」類的「有所區別」的政策,是穩住一切並擴大外資規模和質量的關鍵。

中國需要織起合成生物領域的安全屏障

王英良:生物合成可能產生倫理道德危機、生態環境風險、社會風險以及國家安全風險。合成生物的興起使中國生物安全屏障更面臨挑戰。

複雜地緣政治當前,中國如何維護金融安全?

布萊恩•黃:金融安全來自於金融融合,只要中國市場及投資資金能成爲世界上任何國家皆不能缺的核心支柱,中國金融系統應當大致能維持安全。

Airbnb
Airbnb「撤出」可能不是好事

王英良:Airbnb退出反映了中美兩國間的「制度距離」,也說明在疫情下,外資在中國市場存續所面對的矛盾與衝突容易刺激推動網路企業撤離。

留不留在中國,這是一個問題

馮鬱青:美國公司Glo的經歷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要和中國脫鉤不是那麼容易,儘管歐美政府多年來一直呼籲迴流——將外國投資從中國轉移出去。

從日本領館致上海市府外交公函看上海封城的國際影響

王英良:外資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面對深、蘇、杭、蓉等城市強勢崛起的挑戰下,上海市政府有必要對外資尤其是重要的綠地投資實施安撫。

投資
美國依然是最受信任的投資對象國

黃鎣祺:據Kearney報告,在全球主要跨國公司對投資預期表現出消極之際,美國再次蟬聯跨國公司最受信任國家榜首,此爲連續第九年位居榜首。

外資持有中國股債規模今年成長1200億美元

據FT計算,截至9月底,國際投資者持有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固定收益證券達到7.5兆元人民幣。

內循環
經濟內外循環形成的歷史、現狀和政策轉向(下)

馬曉野:歷史告訴我們,外資政策催化著兩個循環的融合,對化解兩個平行市場衝突方面有過重要的另類貢獻。如今如何處理外資這個跨牆的梯階?

外資
外資逆勢佈局中國,原因何在?

沈建光:去全球化背景下,外資爲何反而看好中國?外資逆勢流入中國的態勢又將持續多久?持續加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等仍然至關重要。

外資
外國資產管理公司搶灘中國市場

據業內人士介紹,去年中國確認取消外資持股上限後,外國基金管理公司積極申請在華經營牌照,競相成爲首批獲得授權的公司之一。

巴斯夫
巴斯夫100億美元在華投資項目動工

在中國放鬆對外資在工業和金融業投資和持股的限制之際,該德國化工集團成爲最新一家擴大在華業務的外國公司。

外資
外資爲何還在流入中國?

沈建光: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出現了整體下滑,但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反而逆市上揚,成爲中國經濟亮點。原因何在?未來如何?

海外資金爲什麼投資中國?

趙雪:貿易摩擦升溫,引發外資撤離中國金融市場的擔憂。只要大環境不發生顯著改變,境內金融市場對外資的長期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大。

吸引外資:中國應該減稅

潘圓圓、張明:外資流入中國速度放緩,同時出現一定數量的撤資和投資轉移,急需有效方法改善投資環境。稅收環境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1月外資淨買入A股總額創紀錄

今年1月,外資對中國股市的淨流入達90億美元資金,爲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月流入額。他們押注中國股市已觸底。

德國
德國立法加強審查外來投資

新法律草案將授權政府審查並阻止由非歐盟企業在德國敏感行業進行的任何投資——只要收購方有意收購德企逾10%股份。

貿易戰
美國宣佈審查外資收購新規

只要目標企業涉及與27個行業相關的關鍵技術的設計、測試或開發,相關交易就必須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報告。

中國
中國加強對中外合辦大學的控制

知情人士透露,根據一項指令,外國教育機構在申請成立合資大學時,須在章程中增加一項支持建立黨組織的條款。

中國對外資收購本國敏感資產加強審查

根據規則草案,尋求戰略投資中國上市公司的外國投資者可能面臨更廣泛國家安全審查,突顯北京方面準備回擊西方遏制中國收購敏感技術。

外資
中國放寬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

中國國家發改委放寬或取消了商業銀行、船舶與飛機製造、電網和部分農作物種子生產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

貝萊德
拉里•芬克表示貝萊德將優先發掘中國機遇

儘管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但他表示自去年中國大幅放寬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對華投資限制以來,已將中國作爲關注重點。

中國
FT社評:中國放寬外資參與金融業限制值得歡迎

中國放寬對金融機構外資所有許可權制可以促進專業精神,加強與外部世界的聯繫,併爲境外機構提供一些真正的機會。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將放寬金融業外資投資比例限制

外界早就期望中國承諾開放國內金融業、引入競爭,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宣佈的計劃朝著這一方向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