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經濟內外循環形成的歷史、現狀和政策轉向(下)

馬曉野:歷史告訴我們,外資政策催化著兩個循環的融合,對化解兩個平行市場衝突方面有過重要的另類貢獻。如今如何處理外資這個跨牆的梯階?

上篇見此處

五、初期的單向「開放」與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的「帶寬」擴容

如前所述,中國經濟參與國際經濟循環一開始只是單向開放。爲了保護內循環經濟部分的製造業產業,國內外兩個經濟循環分立可以最大程度過濾開放循環對經濟內循環市場的影響。後來,由於國內資本稀缺現象持續,吸引外資政策在原三來一補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大。外循環獨木橋進行了漸進式的加寬。下面就是「帶寬擴容」的政策變化過程:

您已閱讀2%(184字),剩餘98%(94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