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

中國9月進口額強勁成長

上月中國進口額同比成長13.2%,至2030億美元,突顯在其他經濟體艱難擺脫疫情影響之際,中國貿易活動呈現繁榮局面。

內循環
經濟內外循環形成的歷史、現狀和政策轉向(下)

馬曉野:歷史告訴我們,外資政策催化著兩個循環的融合,對化解兩個平行市場衝突方面有過重要的另類貢獻。如今如何處理外資這個跨牆的梯階?

產業鏈
產業鏈外遷,中國怎麼辦?

沈建光:新冠疫情是否會加速中國產業鏈外遷?不可盲目樂觀。現實風險之下,需要持續加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減少民營企業准入限制。

4月中國出口反彈 但服務業仍疲弱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4月出口同比成長8.2%,其驅動因素是來自東南亞的需求轉強。同時中國的大宗商品進口也在增加。

智庫
主動加入CPTPP,以「加羣」來爲中美貿易爭端「減震」

王輝耀:中國應積極加入更多的區域性貿易體系,包括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應對美中貿易對抗帶來的震盪。

中國希望通過首屆進口博覽會展示進口大國形象

在經濟成長放緩和貿易戰背景下,北京方面希望藉此次活動展示其對全球化的承諾。

中俄友好關係中至關重要的一座橋

金奇:中俄鐵路橋終於有望在今年完工,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下,這座橋可能會多一層新的隱喻意義。

中國出口向價值鏈上游攀升

中國正在由出口低附加值產品向出口中等技術含量的產品轉型。有人認爲中美貿易戰事實上可能會使這一轉型加速。

中國試圖以柔克剛應對川普貿易戰攻勢

中國謹慎應對不斷升溫的中美貿易戰,努力在歐洲、亞洲乃至美國本身尋求盟友,其官媒的報導和評論也相對剋制。

分析:三方峯會有望增強中日經濟聯繫

中日韓三方峯會將給日本股市投資者帶來一個新的操盤理念,因爲一些日本企業有望參與並獲益於「一帶一路」。

貿易
給經貿協議數字擠水分

陶景洲:對於中英、中法和中美簽署的經貿協議,相關政府都沒有告訴國內受衆,這些協議是否只是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

FT社評:美歐日聯手對付中國將考驗全球貿易體系

美歐日試圖迫使中國做出讓步,從而避免滑向保護主義。但是,這種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使全球貿易體系面臨考驗。

在烏拉圭建漁港,中資企業需注意什麼?

「中拉對話」羅伯特•蘇塔:當地環保人士擔心洽談中的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中資漁港項目會增加過度捕撈。

高關稅和其他障礙拖累中拉貿易

帕沃尼: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和拉丁美洲的貿易迅猛成長,但美洲開發銀行稱,中拉貿易成長已陷入停滯。

中國在2月成爲美國原油最大買家

突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兩大能源消費國日益相互依賴。美國在2015年末剛解除原油出口禁令。

美國應歡迎中國登上全球金融舞臺

加拉格爾:川普政府打算減少美國對世界銀行等機構的出資,而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智庫
川普治下中美關係的反思與建議

滕建羣:川普上臺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一定的摩擦,可能有一年的磨合期,但此後中美關係或許能上一個大的臺階。

讓亞洲引領全球貿易

維格納拉傑、莊巨忠:許多人猜測,亞洲出口導向型成長的時代將很快結束。但是,這個猜測言過其實了。

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利益與風險

史志欽、陸洋:中國認識到,不能忽視「中巴經濟走廊」所面臨的安全、政治及文化方面的風險與不確定性。

智庫
亞投行不是另起爐竈

甘思德:西方認爲中國提出亞投行的目的是另起爐竈,並指責中國要推翻二戰結束後的經濟體系。這是不正確的。

TPP夭折將使中國重推亞太自貿區

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是川普的核心主張,他的當選使中國得以順理成章地推動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

9月中國出口大幅下滑

以人民幣計算的出口同比下跌5.6%,進口成長2.2%,遠低於8月增幅,這打擊了需求將在第四季度好轉的期望。

社評
FT社評:中國應練好「市場經濟」內功

歐洲議會週四開會討論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結果很可能是強烈反對。尚不清楚這將產生多大影響,但真正的解決方案是由中國進一步大力深化經濟改革。

中國企業開拓以色列市場受歡迎

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以色列,迄今基本上沒有遭遇政治阻力。評論人士稱,以色列政府就像對中資加蓋了「猶太戳印」,使其在該國暢通無阻。

「中國未來十年對英投資將超千億英鎊」

研究預計,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開始尋覓海外投資避風港,英國將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成爲中國海外投資第三大目的地。能源、房地產和運輸將是最大投資對象。

巴中經貿合作中的文化障礙

自2009年中國成爲巴西最大貿易伙伴國以來,巴西人急於增進對中國的瞭解,找到與之打交道的方式。但兩國的文化差異往往讓巴西人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