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惹惱美國政府。但在中國政府頭上動土會如何?從「經濟大蕭條」時代艾爾•卡彭與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衝突,到三年前滙豐銀行(HSBC)就洗錢問題與美國達成的和解協議,美國的顧問和公司律師明白,他們的僱主與美國聯邦機構正面交鋒時,很難佔到便宜。
在華經營業務的跨國企業正學習如何應對類似的挑戰,因爲它們正越來越多地成爲中國監管機構的靶子。從根本上講,中國的監管機構是對執政的中共負責的。跨國企業是應該公開高調地抱怨,還是暗中奮力反抗,抑或迅速屈服、希望達成痛苦相對較小的和解?
多數在中國身陷調查(最引人注目的是發改委(NDRC)展開的反壟斷調查)的企業做出的結論是,謹慎即大勇。沒有一家企業公開抱怨過發改委涉嫌對海外企業抱有偏見或者手段強硬(儘管這是發改委給很多人留下的印象),例如阻止企業高階主管在約談時帶上律師。
您已閱讀23%(375字),剩餘77%(1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