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機構

數據
別把資料庫當作「小金庫」

維拉:基於同意原則的自由數據流動,有望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們需要各行各業的公司以標準化方式實時共享數據。

聚焦社會責任: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盤點

翁一:中國遊戲業已然告別狂飆突進的激進年代,在新的一年裏,進一步落實遊戲業的社會責任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安邦
中國監管機構將清盤安邦境外投資

據悉中金和瑞銀將擔任監管機構顧問。據瑞銀估計,在吳小暉被捕前,安邦直接或間接控制58家公司,資產規模達2兆元人民幣。

萬達
萬達收購美國製片公司交易遇阻

知情人士稱,萬達10億美元收購迪克克拉克製片公司的交易,因中國政府方面的監管因素被推遲。

美國消費者之怒

盧斯:美國多數服務業由幾個巨擘主導。消費者感覺到,大型服務提供商更在乎監管機構,而不是不滿的客戶。

發改委
中國監管引發歐美不同反應

在華身陷反壟斷調查的跨國企業,幾乎沒有一家公開抱怨發改委對外企抱有偏見或手段強硬。相對而言,美國商會對中國監管的表態十分委婉,而歐盟商會則更直言不諱。

「適當人選」測試是否適當?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高階主管不應該僅僅滿足於通過測試,他們應不斷努力,達到遠遠高於當前大家普遍接受標準的稱職水準。

美聯準
監管還要靠美聯準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米什金:本輪危機的一個重要教訓是,我們迫切需要一個系統性監管機構,負責監督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與穩定。

大銀行
讓大銀行「瘦身」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在全球監管領域,開始了一場圍繞銀行「規模」的辯論,瑞士央行副行長提議限制銀行規模。他認爲,不應讓銀行「大到無法倒閉」。

索羅斯:金融改革「三原則」

喬治•索羅斯:我不提倡實施過多監管。在「去監管化」上我們曾走得太遠。現在則須剋制衝動,避免走另一個極端。儘管市場有缺陷,但監管機構更是如此。

監管不能像一夜情

紐約州保險業總督察艾瑞克•迪納羅:要實現真正有效的監管,監管機構和企業之間必須建立如婚姻般長期而忠誠的關係,而不是像一夜情那樣短暫而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