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外資車企不懼中國罰單

中國政府對外國車企發起反壟斷調查,意在迫使後者降低汽車、備件和服務價格,但與外國車企近年來在中國獲得的鉅額利潤相比,這些罰單可謂微不足道。

對在華運營的跨國車企來說,從工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汽車繁榮中獲得的欣快感最終被一些意料之外的風險沖淡了,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中國國家發改委(NDRC)對奧迪(Audi)、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等汽車品牌所謂的壟斷行爲展開的富有爭議性的調查。

迄今爲止,調查已經導致這些跨國車企受罰——與它們近幾年(而且現在仍在繼續)獲得的鉅額利潤相比,這些罰款微不足道。

今年7月,福斯汽車(Volkswagen)旗下品牌奧迪與中國國企一汽(First Auto Works)成立的一家合資企業因涉嫌違反中國2008年出臺的《反壟斷法》而被勒令支付4100萬美元的罰款,而大眾在華的合資企業去年實現營業利潤122億美元。大眾在中國還和上汽集團(SAIC Motor)成立有合資企業。

您已閱讀17%(340字),剩餘83%(16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