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

中國發改委應如何調油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鶴鳴:中國現行低油價政策已難維繫,應以細緻調查爲基礎,制訂現代化的石油應急計劃,對關係民生的行業發放精確化的補貼。

4月20日,上海發生了一起「羣體性事件」。幾百名爲集裝箱運貨的卡車司機,從上午9點半起,在該市三個主要集裝箱貨場聚集,要求貨運公司或工廠提高運輸費用。

他們表示,要求提價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的提高,尤其是燃油的漲價。個體集裝箱司機大多以40萬-50萬元的價格購買集裝箱卡車投入運營,每月3萬-4萬元的油耗是主要運營成本。在2010年底油價上漲前,正常情況下,每月約能獲得4000-5000元的純收入。但自2010年10月以來,發改委四次提高油價,柴油累計每噸提價1270元,累計上調幅度超過15%,相當於完全喫掉了利潤。與此同時,同受發改委調控的運輸價格,卻沒有變化,司機們只好上街抗議。

這聽起來又是一個「國有壟斷企業抬高油價賺取鉅額利潤」的故事。不過,在沒有壟斷經營的地方,油價也不一定就低。目前殼牌石油在香港的加油站提供的柴油價格爲11.77港元,相當於9.88元人民幣,比上海的7.33元高35%左右。在大陸司機抱怨油價貴的時候,深圳灣口岸的加油站依然擠滿了香港的卡車。

您已閱讀15%(436字),剩餘85%(24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