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

跨國藥企在華感受涼意

在中國度過了10年「淘金期」後,跨國藥企吹到了一股涼風。中國發改委表示將調查藥價,意味著中國的藥品降價趨勢將會提速。這將對藥商業績將構成重大打擊。

過去十年可以算是跨國製藥廠商在中國的淘金期。但中國官方本週對製藥領域展開的最新調查,對這些企業而言不異於是一陣寒風。

中國國家發改委(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表示,正在對60家制藥商業的藥品定價展開調查。這些企業中包括日本安斯泰來(Astellas)、美國默克(Merck)以及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等六家跨國集團的中國子公司。

中國本土醫藥行業管理人士強調,這項調查是發改委啓動的一連串審計行動中的最新一項。發改委負責爲中國醫保覆蓋的所有專利藥物以及通用名藥物設定價格上限。

您已閱讀20%(280字),剩餘80%(11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