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的題外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我贊成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上海話及各地方言的文化傳統,但那位編輯若因摘錄一篇已公開出版文章而成爲替罪羊,實在有些殘酷。

由於在外界評論中多將此事描述爲「上海新民晚報刊登『上海話沒文化'文章引發上海網民抗議」,我起初是頗有些訝異的:不是說新民晚報近年來一直苦於讀者結構羣老化麼,怎麼還能引發網民集結抗議,以至需要報社被迫公開致歉處理編輯?根據經驗,願意並且能夠在網上設定議題表達意見的多爲年輕氣盛者,如果這份上海老資格晚報真能保持在青年網路活躍分子中的影響能力,就算被罵,廣告部人士也該有幾分欣喜吧?

後來才知道,摘錄這篇文章的是新民晚報社區版,而非這份上海老牌晚報自身。所謂「社區版」是一份由新民晚報主管的2009年新創日報,自上海家庭報改版而來,早間發售,曾多有在寫字樓等處免費派送推廣。於2月4日刊發該文的更是「子報」中的「子版」--浦東版,發行地域系以陸家嘴爲核心的上海浦東,主要通過地鐵口等處發售派送。

事件演化到2月6日報社公開致歉、編輯停職處分後,上海媒體「沉默是金」可以理解,但外地媒體已是心有慼慼不說不快,在本人所見的得到滬外媒體公開發表機會的相關評述中,無一例外地表達了對「上海網民」不夠寬容、過於敏感的悲嘆,又或者指其實爲上海本地「土著」與外來移民利益衝突的反映,更有引網路傳聞之「退休領導人批示」一說,指責「權力干預」纔是「沒文化」。

您已閱讀21%(516字),剩餘79%(19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