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情形看,哈爾濱林松嶺死亡一案中,新華社以外的媒體機構也獲得了一定的自由採訪報導權,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和東方早報都得以發佈由其記者自行署名的稿件,且內容中確有新華社稿件未涉及處,包括林松嶺家人等對「高官身份」的親口否認。在各地媒體對此事的報導中,也未限於新華社稿件和黑龍江官方通報內容,網路輿論被頻繁引用,門戶網站如新浪亦「難得」地成功建立專題。
與四個月前貴州甕安李樹芬死亡一案相比,這一回,宣傳決策者顯然從一開始就運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這種改變的背後,或許的確有當地官方對案情「事無不可對人言」的信心,但在另一個角度,開放「非官方代言」媒體自由採訪報導權,被證明了更有助於平息謠言(只要這種謠言確實是謠言)。
基於客觀條件,對複雜爭議事件,即使是以「公器」自許的媒體,在單個時間點實現「公平公正」也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日報和網媒等需要短時間內發佈資訊的媒體,「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所謂「真相」只可能是在一個時間段內,由不同媒體不同信源,通過相互印證而逐步接近。
您已閱讀33%(435字),剩餘67%(8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