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接近「羅生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哈爾濱警察打人、王皓事件……對於任何一則衝突報導,「完全平衡」都是不可能的任務。要想在傳播中做到公平公正,不僅取決於相關資訊是否被完整掌握,同時也受到利益、能力、習慣,甚至就是傳播者一時情緒的影響。中國新聞人的苦痛分裂,就在這一個個「羅生門」中起起伏伏。
2008年10月16日

這是對媒體從業者平衡報導能力和意願的考驗。「哈爾濱警察打死體院學生」事件正冠以各種標籤、符號飛速傳播,其間所承載的「警察」、「打死人」、「六個打一個」、「大學生」、「體院學生」、「酒吧」無不對映社會複雜情緒,加之網路論壇間所流傳的「影片剪裁」、「富家子弟」、「賓士車」等刺激性關鍵詞,使得介入此事報導顯得如此富有挑戰。

在今日四大門戶上,關於此事件的標題呈現如下——新浪、騰訊基本相同:哈爾濱6名警察打死學生案細節披露,網友觀點出現分歧;搜狐:哈爾濱警察打死人續,網友稱死者挑釁致矛盾升級;網易:哈市6警察打死大學生,親歷者首次披露細節,「打人警察絕不止6人」(副題)。四大門戶所轉載稿件一致,均來自重慶晚報和華西都市報,但各自編輯爲標題所選取的側重點明顯不一致。

作爲重慶和四川兩家重要都市報,其報導信源均標明主要來自昨日南方都市報。重慶晚報使用的最終標題是「哈市6警察打死大學生,打架親歷者首次披露細節」,編輯在引用南都報導時作出了剪裁調整,先行刊載警方通報和死者夥伴描述的事發經過,原本構成南都昨日報導主體的網路輿情轉向具體情形,被概括爲:有網友認爲,林松嶺數次不依不饒,導致衝突逐步升級。這種聲音引起更大爭論,許多網友說:「作爲警察,爲什麼不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而是要打得比對方更狠?把人打死?」

您已閱讀15%(562字),剩餘85%(32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