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罷運、營運受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潛伏頭條之下十餘日後,美國大選終於今日下午榮登門戶新聞首頁「寶座」。在今晨出版的各地市民報紙上,陳雲林江丙坤相擁的畫面是被最多選用的頭版圖片。而新華社的電訊中,對重慶的計程車風波提法也由「罷工」演變到了「罷運」……
2008年11月4日

潛伏頭條之下十餘日後,美國大選終於今日下午榮登門戶新聞首頁「寶座」。作爲最富表現力的媒介形式,中國網路編輯在此次奧麥之爭中,採納了比四年前更豐富的技術手段,影片和動畫被更多使用,大洋彼岸一舉一動被事無鉅細實時直播,編輯們更嘗試說服中國民衆在網上投出虛擬一票。在這最後時刻,新浪決定推薦長江商報所刊評論「誰是最理想的美國總統」:所有的猜測和期待都是徒勞的,不妨像美國民衆那樣決定接受一個不完美的總統吧。其實,這樣的失落感也許並非不好——因爲世界是我們共同構建的,不是那個超級大國美國執掌的。

和美國民調一樣,中國新聞人對歐巴馬的偏愛已經顯露無遺,歐巴馬比马侃贏得的報導體量要大得多。而這位大黑馬也果然打勝第一仗,首個投票小鎮即行拿下。不過,這樣的大獲全勝之勢,也意味著全球媒體將失去一座新聞富礦:當年布希上陣時的膠著苦戰爲新聞人帶來豐沛報導素材和銷售收益。

陳雲林上午仍能站在歐巴馬肩上。新華社述用上國共交往中常見的歌以詠志手法:兩岸關係呈「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喜勢。人民日報在第四版要聞版以右上方近半版面積,刊發五文:抵臺、預備磋商兩則訊息及王毅講話,評論「兩岸交流新的里程碑」強調製度化協商重要性,另一文稿「踐一個十年的舊約」描述陳雲林拜訪辜振甫遺孀情形。機關報一字未提臺灣島內對陳雲林的「嗆聲」,只是在評論中有此一句:(七大工商協會等支持陳來臺)這是臺灣超過半數的GDP在講話,陳雲林此行對臺灣的意義已經無須多言。

您已閱讀14%(620字),剩餘86%(38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